《表2 21世纪以来中国向受到旱灾与饥荒威胁的非洲国家提供的援助情况表》

《表2 21世纪以来中国向受到旱灾与饥荒威胁的非洲国家提供的援助情况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救灾援助”》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朱菲娜:《对外援助与人均GDP多少无关》,《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月19日,第3版;邵杰:《中国援助苏丹达尔富尔物资移交当地政府》,《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第7版;肖连兵:《对非援助,力度继续加大》,《光明日报》,2011年8月22日,第8版;张辛欣、崔文毅:《

极端干旱天气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引发饥荒问题的主要原因,但干旱是导致饥荒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战争、社会动乱、病虫害等也是引发饥荒问题的重要因素。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洲极端干旱天气多发、频发,粮食匮乏危机成为常态。加之受局部战乱和社会动荡等因素的影响,让非洲的饥荒问题更加严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纪粮食计划署(WFP)公共关系高级官员彼得?斯姆特(Peter Smerdon)称,“目前世界上8亿饥民中有四分之一分布在非洲,主要集中在非洲的东部、南部和中部。仅撒哈拉地区就有1.098亿饥民,平均每三个人就有一人正在挨饿”。(1)从实践层面来看,随着“南南合作”的加强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的举办,对非救灾援助工作已实现机制化,中国对受到旱灾与饥荒威胁的非洲国家的援助力度与援助规模也不断扩大,救援对象涉及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尤其是东非和西非的贫困国家是中国重点救助的对象。就实施救援的主体而言,中央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地方政府、社会组织、海外华资企业也参与了救援工作。因旱灾与饥荒往往具有突发性、临时性、危害性大的特点,这方面的救援工作就显得十分迫切,故而援助方式多以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为主,并配以提供一般物资、援建成套项目、派遣援外工作队等方式(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