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采用胆碱氧化途径合成甘氨酸甜菜碱的嗜盐细菌》

《表1.采用胆碱氧化途径合成甘氨酸甜菜碱的嗜盐细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嗜盐菌中甘氨酸甜菜碱的合成途径及其生物学功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据报道[2,4,11],嗜盐菌通过2种途径来合成甜菜碱:(1)胆碱氧化合成途径:即以胆碱为底物,利用转运蛋白运输到细胞内的胆碱首先被胆碱脱氢酶(choline dehydrogenase,BetA,betA编码)氧化为甜菜碱乙醛,然后被甜菜碱乙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BetB,betB编码)再氧化为甜菜碱(图2-A)。采用胆碱途径合成甘氨酸甜菜碱的嗜盐细菌来源种类比较多,共有75株(图3,表1)。其中,代表性菌株伸长盐单胞菌Halomonas elongate DSM3043(革兰氏阴性嗜盐细菌的模式菌株)和达坂喜盐芽孢杆菌Halobacillus dabanensis D-8T(革兰氏阳性嗜盐细菌的模式菌株)的甜菜碱胆碱合成途径被广泛报道[12–14]。(2)甘氨酸甲基化途径:即以甘氨酸为底物,S-腺苷-L-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AdoMet)作为甲基供体,通过3次连续的N-甲基化,从甘氨酸依次合成肌氨酸、二甲基甘氨酸和甜菜碱。催化该过程的为2个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性甲基转移酶(甘氨酸肌氨酸甲基转移酶glycine sarcosine N-methyltransferase,GSMT,gsmA编码;肌氨酸二甲基甘氨酸甲基转移酶sarcosine dimethylglycine N-methyltransferase,SDMT,sdmA编码)(图2-B)。采用甘氨酸甲基化途径合成甘氨酸甜菜碱的嗜盐菌有14株(图4,表2)。深入研究的嗜盐细菌有3株,分别为嗜盐放线多孢菌Actinopolyspora halophila ATCC27976T、盐绿需盐红螺菌Ectothiorhodospira halochloris ATCC35916T(现为Halorhodospira halochloris AT)、盐生隐杆藻 Aphanothece halophytica strain 7418[11,15–17]。2003年,Waditee等首次分离并实验证明了嗜盐蓝细菌A.halophytica strain 7418中GSMT和SDMT参与甜菜碱合成的三个甲基化步骤[17]。此外,嗜盐古菌葡萄牙甲烷嗜盐菌Methanohalophilus portucalensis FDF1T合成的MpGSMT催化3步甲基化反应的第1步和第2步[10]。MpGSMT可以分为MpGMT和MpSMT,分别催化甘氨酸甲基化为肌氨酸,肌氨酸甲基化为二甲基甘氨酸。MpSDMT催化甲基化反应的第2步和第3步,MpSDMT可以分为MpSMT和MpDMT,MpDMT催化二甲基甘氨酸甲基化为甜菜碱。研究还发现,基因gsmt和sdmt在排列上有一段重复序列,可能编码相同的酶蛋白序列[10]。嗜盐古菌中存在甜菜碱从头合成途径是令人惊喜的发现,打破了以往仅仅以“内盐机制”为主的观点,也为研究嗜盐古菌中“相容性溶质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最新研究发现[6,18],伍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 woodii及需盐色盐杆菌Chromohalobacter salexigens DSM 3043T在甘氨酸甲基化合成途径中,产物甜菜碱反馈抑制作用于GSMT上,因此在甘氨酸从头合成途径中,可能发挥关键酶作用的酶为GS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