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公共性表现特征: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公共性研究——以厦门大学周边滨水空间为例》

《表2 公共性表现特征: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公共性研究——以厦门大学周边滨水空间为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公共性研究——以厦门大学周边滨水空间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正如前文论述的那样,在应用STAR模型评价公共性的时候,会存在片段化的缺陷,缺少整体的综合分析。因此,除了STAR模型量化分析外,本研究采用PSPL的观察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公共性分析。PSPL观察法是由扬·盖尔提出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其强调专业人员通过各种手段对公共空间的使用进行直观的观察并给出专业和全面的评价[10]。本研究从城市、场所和设施3个层次对滨水公共空间进行了定性分析。城市层面的公共性追求空间共享及功能混合,突出精神上的开放与自由;场所层面追求足够的开放度、可达性、活动自由,以及对于多元群体的包容性;设施层面追求以人为本、服务公众,使用用途多元化和价值最大化[9]。通过以上3个层面的观察可以总结归纳出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在相应表现上缺失的程度及原因。空间活动的公共性表现特征如表2所示,空间的可获得性表现既包含物质空间上的可进入程度,也包含社会包容上的可进入程度;空间活动的可支持性体现为公众活动的自主与自由(相对)程度、对公共活动的限制程度、空间功能与公众日常活动的融合程度[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