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树脂在不同固化条件下各物质浓度和红外特征峰强度》

《表1 树脂在不同固化条件下各物质浓度和红外特征峰强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聚芳醚砜预聚物固化机理和动力学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基团红外吸收峰强度;b:固化体系中双马来酰亚胺相对浓度;c:固化体系中三嗪环相对浓度;d:固化体系中氰酸酯相对浓度。相对浓度均以起始浓度为浓度1

为了进一步的探究树脂在固化过程中基团的变化,我们对不同固化条件下的树脂基团浓度的变化进行了计算。由于在树脂固化过程中,双马来酰亚胺中的羰基(1712cm-1)并不参与反应,因此,以红外光谱中的1712cm-1处的吸收峰强度为内标,根据公式(1)计算固化过程中BMI(688cm-1)、三嗪环(1562cm-1)和CE(2271cm-1)树脂的浓度变化,结果如表1和图3所示。在经过180℃×1h的处理后,混合树脂体系中氰酸酯和双马来酰亚胺的相对浓度均降低,三嗪环的浓度增加。且氰酸酯相对浓度的降低(1~0.06)远大于双马来酰亚胺相对浓度的降低(1~0.83),表明体系在经过该程序处理后,氰酸酯与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发生了共固化反应,其中部分氰酸酯生成了三嗪环结构。在经过180℃×1h的固化以后,氰酸酯的相对浓度降低到0.06,表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氰酸酯的固化温度显著降低。在分别经过180℃×1h+205℃×1h、180℃×1h+205℃×2h和180℃×1h+205℃×3h后,体系中双马来酰亚胺浓度逐渐将低,三嗪环浓度先增加后减少,是由于反应起始阶段,氰酸酯自固化生成三嗪环,随着温度的升高,双马来酰亚胺逐渐参与反应,降低了体系中三嗪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