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1—2017年监测站点位PM2.5中ρ(OC)、ρ(EC)及ρ(OC)/ρ(EC)的年际演变》

《表1 2011—2017年监测站点位PM2.5中ρ(OC)、ρ(EC)及ρ(OC)/ρ(EC)的年际演变》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京市城区PM_(2.5)中化学组分演变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1—2017年碳组分ρ(OC)、ρ(EC)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表1)。EC来自含碳原料的不完全燃烧或者外源输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高聚合混合物,在大气中不会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通常被作为一次污染的示踪物,而OC来源包括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有机碳(POC)和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有机碳(SOC)。2014—2015年ρ(OC)、ρ(EC)均有明显下降,说明青奥会期间的污染管控措施对碳组分浓度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但2016—2017年ρ(OC)有所反弹,ρ(EC)基本维持不变。ρ(OC)/ρ(EC)通常反映出碳气溶胶污染的转化过程,当ρ(OC)/ρ(EC)>2.0,表明大气中有SOC生成,且比值越大,说明ρ(SOC)越高。2011—2017年ρ(OC)/ρ(EC)呈上升趋势,且均>3.0,表明南京市城区存在较为明显的SOC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