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先秦时期不同的学术思想对人心的理解》

《表2 先秦时期不同的学术思想对人心的理解》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医心质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浅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墨菲说过:“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对心质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百花齐放,为心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易》中对八卦分类特点的描述,可以看作心质分类的萌芽,《尚书》中则明确提出了人的九种性格特点。诸子百家各从自己的学术思想出发分别阐述了对人心的理解。以道家为例,老子强调道与德,提出“致虚守静”,讲求静笃自然,清心寡欲,以减少身心疾病的发生,对中医养生思想影响深远。《管子》的《心术》上下、《内业》和《白心》四篇,即道家“管四篇”,继承并拓展了老子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是“欲利六情说”,即“忧乐、喜怒、欲利”;《古书医言》曾记载老子的七情说:好、喜、怒、恶、忧、憎、悲,《管子》的六情说或许是老子“不可见欲”思想的延伸,也是道家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其余各家如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