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历代本草对豨莶草的记载》

《表2 历代本草对豨莶草的记载》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豨桐丸的本草考证及组方药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豨莶草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又名猪膏、虎膏、狗膏、火竒、粘糊菜等。猪膏、虎膏、狗膏皆因其气味臭且治虎狗咬伤而得名。在《救荒本草》中,因其嫩苗炸熟可用油盐拌食,故而又称之为粘糊菜。《本草纲目》中记载:“楚人呼猪为豨,呼草之气味辛毒为莶,此草气臭如猪而味莶螫,故谓之豨莶。”[13]《新修本草》中言豨莶草:“主热匿,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14]书中同时记载了猪膏莓,言其:“主金疮,止痛,断血生肉,除诸恶疮,消浮肿,捣封之。汤渍、散敷并良”[14]。豨莶草性味苦、寒,有小毒,归肝、肾经。后世医家多用其治疗风湿痹痛,清代严洁、施雯、洪炜在《得配本草》言其:“专治风湿四肢麻痹”[15]。现行“十二五”《中药学》教材中将其功效归纳为“祛风湿、利关节、解毒”。豨莶草因其作用明确且广泛,被记载于多部本草著作中(表2)。现豨莶草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或风疹、湿疹、疮痈等,常与臭梧桐配伍使用。药理研究表明豨莶草中的奇任醇、二甲基槲皮素、倍半萜类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