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山海经》玉石认知一览表》

《表一:《山海经》玉石认知一览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山海经》玉文化研究论纲——基于神话历史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有人也许会疑惑,《山海经》记载了从北到南那么多产玉之地,是否夸大其词?然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版图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7千余处,集中分布于辽河流域(兴隆洼、查海-赵宝沟-红山-小河沿-夏家店下层等);黄河下游(后李-北辛-大汶口-龙山等)、黄河中上游(仰韶-庙底沟二期-豫陕晋龙山文化,甘青马家窑-齐家文化);江淮地区(北阴阳营-薛家岗-凌家滩)、长江下游(河姆渡-马家浜-崧泽-良渚)、长江中游(大溪-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珠江流域(石峡文化),皆发现或多或少玉器。而中原文明核心文化区玉礼器体系与玉德观,实为东方系(含南方系)玉教信仰和技术与西北玉料共同铸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玉石原料、玉石信仰和琢玉技术的播传流布构成了中国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标志之一。这也是“玉成中国”在世界文明视野里的特质(3)。《山海经》中有关玉石的众多记载与20世纪的考古发掘相互印证,恰好就是“玉成中国”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