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完全党报”与外部话语的竞争》

《表1:“完全党报”与外部话语的竞争》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作为话语的“完全党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再解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如上表所示,“不完全党报”与“社报”“报馆同人”“小集体”“无冕之王”等话语联系在一起,意指都是不被认可、有待改造的;而“完全党报”则与“党性”“大集体”“新型记者”“人民公仆”“宣传者、组织者”等话语联系在一起,意指这些才是“正确的”“伟大的”、应该大力提倡的。可以说,“完全的党报”首先是一个评判党报的概念和尺度,并与“充分的”“典型的”“完全的”“标准的”“代表性的”党报“正联系”着,与“不充分的”“不典型的”“不完全的”“不标准的”“非代表性的”党报“负联系”在一起(王春泉,2013)。一系列对立的话语被生产出来,通过褒奖和贬斥形成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崇高与渺小的二元话语框架,并不断再现和强化这种对立。通过对外部话语的批判,不仅使“完全党报”及其相关话语被筛选出来,获得自身的合法性,非“完全党报”的话语则被排除在外;更重要的是,由此形成了党报工作者自我审查的心理效应和行动的标准指南,这样“完全党报”的标准被一点点地确定下来,并嵌入到党报工作者的集体记忆之中。“完全党报”这一“惯常的熟语”也因此转换成了一种清晰的“集体性知识”(王春泉,2013),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想象和身份认同,对党报工作者的行为产生强大的约束力。他们在一次次批评中趋向谨慎或自律,越来越自觉地向党指引的话语体系,即“完全党报”靠拢,这种职业意识的自我审查甚至可以代替形式上的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