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消费者诉求表达在合法、违法、犯罪边界对比》

《表2:消费者诉求表达在合法、违法、犯罪边界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网络言论自由与法人名誉权的冲突及其边界厘定——基于“鸿茅药酒”事件展开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法律赋予消费者对其购买商品及服务“批评”的权利,只要反映内容属实,法人应负有更大的宽容义务,但是消费者的“批评”中不应含有“诋毁”“诽谤”等损害商业信誉的权行为。对消费者行为是否侵犯法人名誉权,主要针对消费者行为的过错程度及违法性进行判定(7)。案例1认为消费者通过网络行使监督权并不违法,且其维护自身发表的文章对商品和服务的内容应基本属实。若事实描述存在失实,则构成诽谤,会在民事上侵犯法人的名誉权,如案例2。从案例3可见,行为人主观系故意,通过捏造事实并散布虚假信息对法人的名誉进行贬低,则构成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