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基于地理探测器测度的山西非遗对地理环境因素的响应强度》

《表5 基于地理探测器测度的山西非遗对地理环境因素的响应强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理要素在传统无形文化传承中的空间印迹——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分别在0.05、0.10、0.000水平上达到显著。

采用地理探测器测度山西非遗对地理环境因素的响应强度,发现非遗分布在省域这一较大尺度对自然、人文、历史地理环境多因素响应通过p检验,并结合前述分析,表明非遗分布不是与个别地理因素有关,而是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综合属性存在联系。其中,海拔(q=0.275)、坡度(q=0.120)、沿河(q=0.113)位列山西非遗对地理环境诸因素响应强度的前三甲(表5);其次是表征区域经济基础的第一产业产值(q=0.054)和时间成本距离(q=0.030/0.031),响应强度也相对较高;表征区域社会环境的人口总量(q=0.018)和代表历史经济社会环境的明清古道(q=0.014)虽有一定响应,但响应强度偏弱。另外,在全省尺度非遗对水热条件(10℃以上积温、年均降水量)和人均GDP空间差异的响应未通过p检验。以上表明,在研究区的较大空间尺度来看,非遗分布对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响应强度高于经济环境因素,而对人口和历史地理环境响应强度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