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基于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地域关系网络累积度分布函数拟合结果》

《表3 基于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地域关系网络累积度分布函数拟合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地域关系网络的空间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诈骗案件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分别对基于共同犯罪的2005—2014年北京市街头诈骗案件犯罪人地域关系网络进行累积度分布统计,得到网络中各地域节点的累积度分布概率P(k),如图3所示。结果发现,2005和2010年的犯罪人地域网络具有一定的“拖尾”特征,表明来自不同地域的犯罪人与个别核心地域的犯罪人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犯罪合作关系。但在2014年,网络的结构特征则发生较大变化,其累积度分布的不均衡性已大大减弱,来自更多地域的犯罪人开始拥有更为广泛的跨地域犯罪合作关系。一般地,随机网络的累积度分布多表现为指数或对数分布;而无标度网络则体现出不均衡性与偏好性,其累积度分布表现为幂指数型[38]。对2005、2010和2014年的网络节点度累积分布分别进行函数拟合(表3),发现2005年网络的累积度分布P(k)的幂次函数关系相较指数关系而言更为明显(R2=0.9013>0.6680),2010年则比较接近,但幂次函数特征仍高于指数函数(R2=0.8809>0.8668),而2014年网络的幂次函数的拟合度远小于指数函数(R2=0.5741<0.8932)。该结果表明,该犯罪人地域关系网络的幂律特性在逐渐减弱,同时整体网络在向具有随机网络特征的指数分布发展,说明犯罪人的跨地域犯罪合作关系不再受个别核心地域犯罪人群支配,网络的中心化与集中度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