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栽培方式组配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比较》

《表2 不同栽培方式组配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栽培模式对沿江平原双季稻周年产量效益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试验结果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标准误。

同一生产季的相同栽培方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方式间存在一定差异(表2)。在早季,抛栽和机插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直播小10.0%和24.3%,每穗粒数分别较直播提升13.1%和22.0%,结实率分别较直播提高8.9%和6.4%,产量分别较直播增加19.1%和9.9%,且以上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栽培方式间千粒重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晚季,抛栽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实测产量均显著大于机插,提升幅度分别为15.4%和4.3%,在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方面不同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周年产量变幅在16.03~17.27 t/hm2间,从大到小依次为ATAT>MTAT>MTMT>DSAT,其中,ATAT和MTAT均较DSAT显著增产,MTMT较DSAT增产但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