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栽培方式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表1 不同栽培方式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栽培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1可知,2017—2018年3种栽培方式的小麦产量差异均显著,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S、M、L。2017、2018年,MS处理的产量较M处理分别增加了30.26%、29.08%,较L处理分别增加了96.58%、131.56%;M处理的产量较L处理分别增加了50.91%、79.39%。栽培方式对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S、M、L。2017、2018年,MS处理的穗数较M处理和L处理显著增加,较M处理分别增加了14.40%、23.54%,较L处理分别增加了16.08%、27.54%;M处理和L处理的穗数差异不显著。栽培方式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S、M、L。2017、2018年,MS和M处理的穗粒数较L处理显著增加,MS处理较L处理分别增加了32.65%、31.66%,M处理较L处理分别增加了20.82%、25.10%;MS处理和M处理的穗粒数差异不显著。栽培方式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S、M、L。2017、2018年,MS和M处理的千粒重较L处理显著增加,MS处理较L处理分别增加了28.75%、38.68%,M处理较L处理分别增加了24.28%、37.45%;MS处理和M处理的千粒重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