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年份抑郁症议题归因层面的框架频次差异》

《表3 不同年份抑郁症议题归因层面的框架频次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健康传播视阈下抑郁症议题的呈现与演变——以2011~2019年热门微博实证研究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卡方检验显示(如表3所示),归因层面中的六大框架与年份直接显著相关(p=0.046)。对于研究问题一的分析如下:把抑郁症归因为生活负担和主观思想的议题较多,这与学者张援等分析的2000~2012年报纸抑郁症报道的结果相反,2011~2019年微博平台上抑郁症的责任归因更多在个人方面,而非社会方面。对此,本研究的猜想是:在媒介属性方面,可能是社交媒体平台上个体表达机会增加,导致了对个人归因的关注增多,对个体差异的认识比传统媒体(报纸)更全面;在市场导向方面,互联网的上半场媒体对流量的激烈争夺,使其以阅读量、点赞量等各种数据指标为衡量自身价值与成败的标准,微博上的媒体出于流量变现的考虑,把社会问题写成便于讲述、引人注目的故事,从而使公众注意力偏离了社会层面的原因探讨和解决方案[4];在社会变迁方面,该时期个体的生活成本和生存压力增加,其中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与房地产泡沫、老龄化趋势与传统产业式微大势并行带来的个体焦虑。此外,迷信思想框架从2011年的18.2%比例下降到2019年的0.0%,则反映了媒介和公众对抑郁症认识有一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