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2017—2018年不同类型晚稻不同生育阶段温光资源配置差异》

《表5 2017—2018年不同类型晚稻不同生育阶段温光资源配置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下游稻区不同类型双季晚粳稻产量与生育特性差异》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EAT:有效积温;LH:日照时数;Rs:太阳辐射

籼稻和粳稻由于生育进程不同,对温光资源的利用也表现出较大差异(表5)。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全生育期内累积有效积温(日平均气温≥10℃)、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表现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籼稻的趋势,如籼粳杂交稻全生育期累计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分别为2 139.0℃、799.2 h和2 083.2 MJ·m-2,较籼稻显著高4.6%、10.1%和8.3%。由于籼稻和粳稻营养生长期差异不大,生育期内温光资源利用大小基本相当,平均累积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分别为1 164.3℃、438.9 h和1 075.6 MJ·m-2,粳稻略低于籼稻;穗发育期籼稻累积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与粳稻无显著差异(杂交粳稻除外,如2018年累积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分别为334.1℃、117.9 h和299.3 MJ·m-2,较籼稻显著低23.0%、16.3%和22.6%);灌浆期籼稻和粳稻间的温光资源大小差异显著,粳型水稻累积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分别为522.9—627.9℃、185.7—287.5 h和580.6—745.3 MJ·m-2,较籼稻显著增加28.8%—31.4%、40.4%—54.6%和32.8%—40.4%。粳稻全生育期温光资源积累量显著提高,其中主要贡献来自灌浆期的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