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不同类型晚稻2017-2018年生育期差异》

《表4 不同类型晚稻2017-2018年生育期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下游稻区不同类型双季晚粳稻产量与生育特性差异》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营养生长期:播种期至幼穗分化期;穗发育期: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灌浆期:齐穗期至成熟期。下同

水稻生育期在品种和年份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除营养生长期外,品种和年份间互作效应不显著(表4)。全生育期总体上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籼稻;与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分别显著延长14—18、11—15和9—11 d。进一步从主要生育阶段来看,营养生长期在不同类型晚稻品种间略有差异(56—59 d);穗发育期籼稻最长,分别为24 d(2017年)和25 d(2018年),略高或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品种,而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籼粳杂交稻间无显著差异(除2018年籼粳杂交稻显著高于杂交粳稻外);灌浆期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籼粳杂交稻显著高于籼稻,分别延长12—16 d、13—20 d和15—22 d。综上,与晚籼稻相比,晚粳稻营养生长期变化较小;穗发育期略有缩短,而灌浆期均显著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