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绥远省渔业报告表(1947年)》

《表2 绥远省渔业报告表(1947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民国时期绥远地区的渔业资源开发及其矛盾延伸》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绥远省政府统计处:《绥远省三十六年度统计报告》,1947年。

这三大渔业开发区依托不同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富饶的“水上牧场”。归包区域内,萨拉齐“产鱼颇多,每年可产数十万斤”[1]7;包头县年产鲤鱼十二万斤[2]17;托克托“年产鲤鱼三千七百斤,鲇鱼一千二百斤,鲫鱼八千四百斤,白鱼五百五十斤”[3]83;哈素海附近的陶思浩更是因大量向京津地区输送鲜鱼,成为满铁平绥沿线,唯一一个标注以鱼为特产的地区[4]。河套地区不仅有黄河流经,更有乌梁素海和密集的河套灌区,因而临河境内“黄河、乌加河、那令河、杨家河及永济、丰济等各大渠,均产鱼甚多”[5]398。五原境内“河泊既多,产鱼亦丰”[5]398,年产鲤鱼可达十二万五千斤[6]。安北境内的乌梁素海在30、40年代,其面积一度达到600-700平方公里(1),渔业资源极为丰富。时人甚至称:“鱼是乌梁素海的子民,它们的密度可与人口集中的工业都市相比。”[7]19这一地区到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成为呼和浩特、包头、太原、大同、北京等城市的鲜鱼供应地(1)。鄂尔多斯地区拥有众多湖泊,其中诸如红碱淖等亦盛产鱼类,早在清代“此地黄河石花鱼甚多,口内亦来献,蒙古亦来献甚新故肥美”[8]。鄂尔多斯传统民歌亦有“打鱼划划芦苇滩,鱼米之乡黄河畔”[9]7的唱词。民国时期,绥远地区的渔业资源与前代相比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利用(如表2),以1933年为例,仅包头、托克托、五原、临河、安北五地就产鲤鱼、鲫鱼、白鱼等共计371750斤(2),虽然此数字“惟较沿海各省不啻霄壤”[10]39,但在蒙古草原内陆地区已实属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