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抗真菌药物的PK/PD参数》

《表1 抗真菌药物的PK/PD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ECMO支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抗真菌药物应用要点》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mB是目前仍然在临床广泛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对于多数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AmB在体内分布广泛,包括肝、脾、胸膜腔液、腹腔液、关节、玻璃体和房水,均有较好的药物分布[16-17]。但AmB众多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AmB的不同制剂不良反应差异较大,临床上有去氧胆酸盐制剂和含脂制剂(包括脂质体、胆固醇复合体和脂质复合体)[18]。AmB是具有浓度依赖特性的抗真菌药物,具有较长的抗真菌药物后效应,主要PK/PD评价参数为Cmax/MIC[16],具体PK/PD参数见表1。有研究发现,使用ECMO治疗的患者与非ECMO治疗的患者相比,给予相同剂量(10 mg·kg-1·d-1)的AmB脂质体,Cmax降低了约50%,Vd增高了一倍以上,CL略有增加。将氧合器前后的AmB脂质体浓度与患者体内峰浓度比较,可以发现药物浓度显著降低,氧合器后的AmB脂质体峰浓度仅占体内峰浓度的68.4%[19]。AmB的亲脂性强、蛋白结合率高,理论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AmB被管路吸附及氧合膜的隔离,但目前仅有的个案报道对此仍有争议[19-20]。AmB脂质体可能会导致氧合器膜的堵塞与损坏,因此不建议ECMO患者使用AmB脂质体制剂,应当选用AmB去氧胆酸盐制剂作为此类药物的首选[21]。因此,在ECMO支持的患者中使用AmB抗真菌治疗时需要注意可能存在AmB暴露不足导致治疗失败的风险,应当调整给药剂量避免低剂量暴露,同时选用AmB的去氧胆酸盐制剂而非含脂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