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GNSS以及各组合星座对不同轨道高度空间用户的覆盖率统计Tab.2 The coverage probability of each GNSS and combination of GNSS

《表2 各GNSS以及各组合星座对不同轨道高度空间用户的覆盖率统计Tab.2 The coverage probability of each GNSS and combination of GNS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GNSS空间覆盖性仿真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及3种多星座组合的方案对空间轨道高度用户的覆盖率统计如表2所示。表2中,针对“北斗”区域服务系统,分别统计了在服务区域(55°S~55°N,70°E~150°E)的覆盖率和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率。对比各单系统星座可以看出,当空间用户轨道高度高于5 000 km时,BDS星座的空间覆盖率明显优于其他3个GNSS星座。这是由于BDS中,GEO卫星和IGSO卫星的轨道高度较高,对应的覆盖范围也越大。相同条件下,GLONSS星座的覆盖性最差,这是由于GLONASS星座的MEO卫星轨道高度是4个星座中最低的,而BDS包含了GEO卫星和IGSO卫星。当空间用户轨道高度低于5 000 km时,GALILEO系统星座和BDS星座的空间覆盖性比较有优势,覆盖率可以达到100%。对于组合系统,当空间用户轨道高度低于5 000 km时,随着组合星座的增多,其空间覆盖率增加,覆盖性得到提高,但当空间用户轨道高度高于5 000 km时,并不一定随着组合星座数的增多,覆盖率提高。由于随着组合星座数的增加,每增加一个星座,定位解算过程中就会引入一个新的接收机钟差,因此需要增加1颗可见星信息方可完成定位,即覆盖性由单星座满足不小于4颗可见星增加到四星座不小于7颗可见星,覆盖性要求更加严格,因此覆盖率并不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当前GPS+BD2双系统组合或GPS+BD2+GLONASS三系统组合的空间覆盖性与未来“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空间覆盖性相当。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空间覆盖性来讲,混合星座中MEO卫星数达到一定数目后,再增加MEO卫星的数目并不会明显地提高空间覆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