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3种不同加热温度显微组织中铁素体的面积含量》

《表3 3种不同加热温度显微组织中铁素体的面积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加热温度对32.1mm X80M管线钢落锤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6给出了3种不同加热温度下试样壁厚1/4处的金相组织,金相组织均为QF(准多变形铁素体)+AF(针状铁素体)+GB(粒状贝氏体)。在轧制条件不变的情形下,1#试样QF含量明显要多,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QF+AF含量逐渐降低,GB含量逐渐升高,当加热温度达到1 250℃时,开始出现粗大GB,只有少量的QF。对3组试样中铁素体的面积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见表3。从表3中可看出,3组试样铁素体含量差异较大,其中1#试样中铁素体含量最高,铁素体含量占比达到42.6%,而3#试样铁素体含量仅11.7%,铁素体属于“软相”组织,有益于改善钢的塑性与韧性。这是由于加热温度的不同实际上也就是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不同,加热温度越高,奥氏体晶粒越粗大[3]。奥氏体晶粒尺寸对Ar3温度会产生影响,总的趋势是奥氏体晶粒越细,Ar3温度就越高,转变产物也细小[4]。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原子的扩散迁移越容易进行,促进了奥氏体的形核长大,以及碳化物的溶解,使组织更加均匀[5],储存能减小,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奥氏体相对比较稳定,需要更多的自由能发生相变,因此降低了相变温度Ar3;反之,奥氏体化温度的降低提高了Ar3。同时,当奥氏体晶粒细小时,有更大的晶界面积和位错密度,能够提供更多的形核位置,有利于铁素体的生成,提高钢板落锤性能指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