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世纪80年代Q镇农村生活垃圾的类型、特点及循环利用情况》

《表1 20世纪80年代Q镇农村生活垃圾的类型、特点及循环利用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村生活垃圾“公地悲剧”现象的时空演变与治理应对——以云南省Q镇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据调查,20世纪80年代这个小镇的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并没有显现,或者说农村生活垃圾并没有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生活的问题。原因在于改革初始,农村物质匮乏,农民生活水平较低,生活垃圾产量少,类型简单并且能得到有效利用。如表1所示,农村有机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很少,基本没有剩菜剩饭,菜叶、菜皮等成为猪、鸡等的食物,果皮、果核、纸、作物秸秆等用作烹饪的燃料,燃料燃尽后的灰通常又与鸡、猪、牛等的粪便一起发酵、沤肥变成有机肥,用作种植农作物的肥料。这一时期全国人民在生活中使用的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相对较少,有资料显示,在1981年中国塑料的人均消费量仅为0.9公斤[7]。这一情况在Q镇的调查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印证,比如据村民回忆,“80年代,塑料用的少,老百姓普遍使用的有凉鞋、塑料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