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表4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区域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2.就业人数、直接利用外商投资总额、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取对数处理;空白为无此项;不含港澳台数据。

由表3、表4可知,模型(1)中,专利合作数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正向双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水平在第一门槛10.441以下(人均GDP低于门槛值3.423万元)时,专利合作数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弹性系数为0.039,安庆、蚌埠、昆明、兰州、柳州、南宁等13个城市均位于该门槛值以内;当经济发展水平在第一门槛10.441和第二门槛11.216之间(人均GDP处于3.423~7.431万元)时,专利合作数对创新绩效的弹性系数下降至0.020,湖州、惠州、济南、嘉兴、金华、南昌、南京等35个城市位于这两个门槛之间;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第二门槛11.216(人均GDP大于7.431万元)时,专利合作数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弹性系数又下降为0.013,但此时系数并不显著,广州、深圳、苏州、珠海等14个城市均位于第二个门槛值外。这一系数的变化趋势反映了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专利合作数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不明显。当跨过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后,专利合作数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即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专利合作数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具有差异性的动态变化。究其原因,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城市间的专利合作以相对成熟的技术为主,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欠发达地区形成了有效的知识和技术溢出,因而对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助力作用也较强。但当经济发展水平到达一定程度时,城市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土地、人力资源等经济要素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城市经济发展需尽快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由于专利合作的规模效应并没有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相协调,因此专利合作数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弹性系数在一定时期内呈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