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地貌、气候类型区产水服务空间影响因子交互作用探测》

《表2 不同地貌、气候类型区产水服务空间影响因子交互作用探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横断山区产水服务空间异质性及归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上述内容分析了单个因子对产水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但实际过程中,是多种因子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产水量的空间格局。多因子两两交互探测也证明了无论是在整个横断山区还是在各分区内,因子交互作用对产水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均高于单个因子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表2)。在山区尺度以及各分区内,气候类因子内部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解释能力最强,其次是气候类因子与土地利用类因子的交互。其中降水量与蒸散量的交互作用影响均为最大值,解释力可达97%,说明在同一降水(蒸散)层级内,即使降水量(蒸散量)相似,实际蒸散(降水量)的空间差异也会显著增强产水量的空间异质性。第二、三主导交互作用在不同分区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均是降水或蒸散因子叠加其他因子。在不同地貌区,降水与土地利用类型交互作用具有较高的影响,解释力在70%~90%之间。高原气候区(昌都区和波密—川西区),实际蒸散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均具有较高解释能力,约为60%~70%,其中以实际蒸散与太阳辐射的交互最为显著。在中亚热带气候区中,四川区和金沙江—楚雄、玉溪区实际蒸散与土地利用类型交互作用较强,而在滇北区降水与土地利用类型交互作用仅次于降水与蒸散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