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乡村体制类型及界定标准》

《表2 乡村体制类型及界定标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土高原乡村体制转换与转型发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依据乡村体制识别的结果(表2),传统农业体制型乡村共有27个,主要分布于黄土梁地貌类型区,新型农业体制型乡村共有96个,主要分布于黄土塬地貌类型区,非农体制型乡村共有7个,主要分布于河谷地貌类型区。如图4所示,传统农业体制型乡村主要分布于彬县中部的小章镇和碳民镇以及西南部的韩家镇和底店镇等,旬邑县北部的湫坡头镇、职田镇和马栏镇等。上述乡村占调查样本总数的20.77%,多分布在黄土梁地貌类型区,受到耕地质量和交通条件的制约,农户的主要生计方式以粮食种植和长期外出务工为主。新型农业体制型乡村分布最为广泛,包括彬县北部的北极镇和永乐镇以及南部的太峪镇和龙高镇等,长武县的绝大部分镇域,旬邑县西南部的郑家镇、张洪镇以及丈八寺镇等,占调查样本的73.85%,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黄土塬地区和河谷地区。适宜的耕地资源、临近市场的区位条件和苹果种植技术的推广促进了该类地区苹果种植的发展,农户的主要生计方式以苹果种植和短期外出务工为主。非农体制型乡村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区,包括彬县中部的城关街道办,长武县中部的昭仁街道办和亭口镇,以及旬邑县中部的城关镇,占调查样本的5.38%。相对发达的经济社会水平,较高的城镇化率,以及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周边地区的乡村形成较为显著的差异,该地区农户的主要生计方式以非农活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