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离散变量与经济增长”的拓展演绎》

《表1“离散变量与经济增长”的拓展演绎》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亟待多维视角的完美融合——“科学方法、现实问题、经典文献、开放模式”四要素不可或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截取这一片段只是想表达:在借鉴西方文献和技术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学术文章,也成就了大量的学者。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生代的中青年学者在结合现代经济理论的过程中多是以技术模仿、故事演绎为主。有时在对接中国现实的财税问题时,往往缺乏应用性。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除了前述的国外研究范畴比中国要宽泛之外,还在于离散变量的自身存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是综合因素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异质性,没有平均的回归结论。譬如以“锦标赛”竞争为例(Li和Zhou,2005),到底是经济增长成就了官员(随机轮岗、培养计划被安置、培养年轻梯队等众多因素),还是官员成就了经济增长,很难形成学术共识,更难形成社会共识。特别是在2013年党的十八大反腐败之后,“锦标赛”竞争故事更加难以有说服力。类似这样的离散变量分析,如果结合财税问题,往往难以得到实务部门的认可,或是完全不适用。其研究出发点或是研究设计不是省级政府和中央决策部门所需的研究,更不是地方财税部门所需的研究。地方财政部门更多的是实务情况的流程再造、项目重整、机制畅通、传导有效、对策实际、解决当下问题等方面。总而言之,中青年学者在学术研究规范性、对接国际化、体现科学性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存在的不足是———许多量化研究的主题不接地气、结论缺乏新意、建议无从入手。以离散变量的实证为例,“有方法无问题、有技术无对策”的现象相对突出。在以发表刊物层次选聘人才的导向下,很多学者在财政系、税收系入职,但其研究的内容往往不是主要的财税问题、不是政府关注的财税话题,甚至与中国的财税主题完全不相关。这样的研究,基本不可能上升到财政基础理论的范畴。当然,在另一方面,中国存在微观财政数据严重缺乏、宏观财政数据不连续、口径不统一、信息不公开的突出问题(朱军,2019)。譬如以地级市的财政数据收集、统一和公开为例,财政数据的公开就比较差。所以许多学者难以采用高频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而研究主题“不落地”也非常自然了。未来,财政部门更多地公布相关数据,体现中国大国财政的“理论自信”是助力中国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