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碳储量》

《表5 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碳储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北京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北京市耕地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冬小麦、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露天菜、设施农业5种,其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大小关系为: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露天菜<设施农业<春玉米(表5),5种耕地利用方式中,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最大的是春玉米,为21.00 t/hm2,最小的是冬小麦-夏玉米,为19.67 t/hm2,可见不同利用方式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差距不大。通常来说,蔬菜的肥料投入要显著高于粮食作物,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含量提升。但是本文结果中,蔬菜和粮食作物土壤有机碳密度差距不太显著,这可能是由于蔬菜在肥料高投入的同时,产量也显著高于粮食作物,这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特征可能使得蔬菜土壤碳积累水平未必显著高于粮食作物。从变异系数的角度上看,5种耕地利用方式中,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春玉米,达33.00%,其次为设施农业,为24.66%,最小为冬小麦,为21.11%。从碳储量的角度上看,春玉米的播种面积最大,为49642 hm2,且其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大,故5种耕地利用方式中,春玉米碳储量最大,达104.27×104t,其次为设施农业、冬小麦-夏玉米、露天菜、冬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