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87年和2016年福州市不同土类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

《表2 1987年和2016年福州市不同土类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1∶50000土壤数据库的福州市耕地有机碳动态变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2可以看出,福州市不同耕地土壤类型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差异明显。1987年和2016年,水稻土始终处在前列;风砂土则一直低于平均水平(3.12 kg·m-2、3.31 kg·m-2),两期差值分别为0.38kg·m-2、0.69 kg·m-2。两期对比发现,红壤、黄壤和水稻土的有机碳密度呈上升趋势,以黄壤最为明显,上涨幅度为19%,红壤和水稻土则分别为12%和6%。其余耕地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潮土,为13%。其次为赤红壤、紫色土,下降均超过9%,风砂土和滨海盐土也略有下降。从不同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来看(表2),1987年和2016年均是水稻土最高,在全市总碳储量中占比均超过90%。紫色土、赤红壤和黄壤两期有机碳储量一直较低,1987年和2016年3种土类碳储量共计占比不足0.1%。总体来看,水稻土、红壤和黄壤在研究期间表现为“碳汇”,其他土类则表现为“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