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4种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方式、给药方式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表1 4种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方式、给药方式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型ADP-P2Y12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Tmax表示药物达到血浆最大药物浓度时所对应的时间;T1/2表示药物半衰期;DDIs表示药物相互作用

目前常见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有血栓素A2抑制剂(ASP)、P2Y12受体拮抗剂(CLO和TICA)、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阿西单抗和替罗非班)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和西洛他唑),但是P2Y12受体拮抗剂由于其疗效确切、作用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现阶段,临床常使用的P2Y12受体拮抗剂主要有CLO、PRA、TICA和CAN,表1简单地比较了4种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方式、给药方式和药代动力学常见参数区别。CLO作为早期的P2Y12受体拮抗剂,其临床适应证较广泛,禁忌证相对较少,目前仍然是指南的1A类推荐[60],但是CLO起效慢、药效撤销时间长,且易受CYP2C19基因型以及CYP450诱导剂或抑制剂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CLO抵抗现象。与CLO相比,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起效更快、疗效更强、更一致。但是,并不是所有服用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均能达到预期抗血小板作用,部分患者仍然存在血小板抑制不佳的情况[61-62]。研究发现中国人PRA活性代谢物的暴露量更高,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18-19],因此,中国人可以适量减少PRA的用量。此外使用PRA时可能会出现皮疹等问题,需要引起注意。TICA治疗时,除出血风险高外,还有哮喘、心率过缓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