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1976-1999年政策对象计量表》

《表6 1976-1999年政策对象计量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政策七十年回顾与展望——基于政策要素与政策工具的二维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支持力度加大,在政策数量上呈现出井喷的现象,我们提取了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相关文本29份(如表1),这些政策表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教育权益的重视和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教育发展差距的决心,特别是这一时期教育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为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推进提供了法治保障。可以说,教育法治建设屡屡凸显教育均衡发展和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问题,为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法治运行机制。从政策主体角度出发,尽管存在同一政策多主体协调运作的情况,但不同的政策主体分布还是有一些差异(如表5)。中央机关在29份相关政策中有14次发挥着政策主体的作用,内地省市在政策中有10次发挥着政策主体作用,内地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也有9次发挥着政策主体作用,而社会力量明确出现的次数只有1次,即1992年《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中,为了加强农科教结合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政策对象出发,尽管政策中的“其他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或农村地区”也包括了西藏和新疆,但由于西藏和新疆有专门的政策论述,所以我们分别加以统计(如表6)。可以看出,对西藏的教育支援是这个时期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的显著特征,出现了7次,其次是对新疆的教育支援,有3次出现,尽管对其他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或农村地区教育支援的政策内容有18次之多,但都零星分布,并不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