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VEGF抑制剂治疗肿瘤的机制、靶点及高血压发生率》

《表1 VEGF抑制剂治疗肿瘤的机制、靶点及高血压发生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肝癌靶向治疗相关高血压的发生与处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D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几乎所有抗VEGF/VEGFR治疗癌症都报道血压显著升高(见表1)[6-17]。高血压大多出现在用药早期,且呈剂量依赖性。各类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使用时,高血压的发生率上升至约100%[2]。Azizi等[18]研究表明,用药前4周内,舒尼替尼便引起显著的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收缩压增加(21±15)mmHg,舒张压增加(14±10)mmHg],并在随后持续增加。另一项研究分析舒尼替尼对人和小鼠血压的影响,给药后1 d血压开始升高,且人和小鼠均有昼夜血压持续升高,并伴心率降低[19]。两项研究均显示血浆内皮缩血管肽1(endothelin-1,ET-1)和肾素浓度的变化与血压变化不相关。VEGF抑制剂引起的急性血压升高以及停药后血压的快速降低,表明血管紧张度的功能性改变(血管舒张减少血管收缩增加)可能是高血压反应的关键触发因素。这些现象表明VEGF抑制剂具有直接靶向作用。因此,高血压可作为评估VEGF抑制剂疗效的生物标志[3]。部分研究表明,VEGF抑制剂诱导的高血压可能不是肾损伤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发生的时间较早,且在VEGF抑制剂剂量较低时就会出现,而导致肾损伤的剂量更高,提示肾功能不全不是高血压的前期损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