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种转录组 (测序技术) 研究方法比较》

《表1 各种转录组 (测序技术) 研究方法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转录组学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杂交技术、PCR技术、标签序列分析等新方法、新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转录组学研究。转录组学研究方法到目前为止,经历三代发展。早期,由于测序价格昂贵、基因序列数目有限,转录组学研究者只能进行极少数特定基因的结构功能分析和表达研究。最早广泛应用测序技术为70年代的Sanger法,这也是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础。最近十几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通量分析成为可能,高通量研究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杂交的方法,主要是指微阵列技术(Microarray);一类是基于测序的方法,这类方法包括表达序列标签技术(Expression Sequence Tags Technology,EST)、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Massively parallel signature sequencing,MPSS)、RNA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自2005年以来,以Roche公司的454技术、Illumina公司的Solexa技术以及ABI公司的Solid技术为标志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继诞生[14~15]。不同转录组研究方法比较见表1[16~17]。转录组学研究有助于了解特定生命过程中相关基因的整体表达情况,进而从转录水平初步揭示该生命过程的代谢网络及其调控机理。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转录组测序成为率先发展且应用相对广泛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