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女性ADL衰退轨迹的多元Logit回归结果》

《表6 女性ADL衰退轨迹的多元Logit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老年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的衰退轨迹》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利用1998-2014年CLHLS数据进行计算。注:+P<0.10,*P<0.05,**P<0.01,***P<0.001;括号中是参照变量选项。

模型1和模型3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出生队列人群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轨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控制死亡年龄的前提下,各队列呈现第3类变化轨迹的概率与出生时间显著负相关,即较早的出生队列在临终前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呈现第3类轨迹的可能性高于较晚出生的人群。上述结果意味着在死亡年龄接近的情况下,较早出生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在临终前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幅度下降且长时间处于失能状态;而较晚出生的老年人在余寿中生活自理能力保持相对完好状态的概率较大。据此可以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老年人的失能风险和失能持续时间将不断下降。与老年男性相比,队列效应在老年女性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过程中的影响更为突出(见表6),随着出生时间的延迟,老年女性临终前经历第3类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轨迹的可能性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因此,队列效应给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带来的变化可以总结为:随着出生时间的延后,相对应的队列人群的带残存活时间缩短,他们所需要的长期照料服务的时间减少,服务强度降低;这种队列效应对未来女性失能老年人群长期照料负担增长趋势的抑制作用更加突出。对比引入社会经济状况、童年期经历、健康行为以及生活环境等变量前后的模型回归系数,可以发现上述特征变量的引入降低了老年女性在变化轨迹上的队列差异,但是在控制上述因素后老年男性的队列差异反而有所扩大。这种变化结果表明男女两性老年人在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轨迹上的队列差异可能源自不同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