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耕作方式下团聚体对土壤C、N的贡献率》

《表3 不同耕作方式下团聚体对土壤C、N的贡献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稻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碳氮含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3可以看出,长期采取秸秆还田措施下稻田各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总碳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2 mm(44.56%~64.61%)>0.25~2 mm(24.91%~39.20%)>0.053~0.25 mm(5.32%~11.47%)≈<0.053 mm(4.05%~11.95%),而秸秆不还田处理下各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总碳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2 mm(38.95%~53.83%)>0.25~2 mm(30.69%~43.34%)>0.053~0.25 mm(7.55%~10.24%)><0.053 mm(7.47%~7.95%),秸秆还田使>2 mm团聚体对土壤碳的贡献增加,相比于秸秆不还田,>2 mm团聚体贡献率平均增加8.20个百分点,而0.25~2 mm及0.053~0.25 mm团聚体的贡献率则平均分别降低4.96和0.49个百分点。在秸秆还田处理中,NTS在0~20 cm的>2 mm团聚体对土壤碳的贡献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粒级团聚体的贡献率相对其他处理较低;在20~30 cm,NTS土壤碳含量较低,且>2 mm团聚体贡献率也低于其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