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相关系数1)》

《表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相关系数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n=24),下同

土壤团聚体结构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它可以体现出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及通透性、持水性等性质[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通常可以用来判别土壤结构的好坏,它的含量和质量越高,表明土壤抗蚀能力越好、土壤结构稳定性越强[15].而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可以从侧面反映土壤的理化特性和质量变化[16],有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质含量、农田管理措施、植被情况等因素能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17].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常用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等指标来评价,其值越大,就表明土壤的团聚度和稳定性越强[18].本试验中,在0~100 cm土层的各粒径团聚体中,水田、果园、旱地和针阔叶混交林均以较大团聚体(0.25~2 mm)为主,竹林和荒草地则以大团聚体(>2 mm)为主,可见,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团聚体粒径均以>0.25 mm为主.通过相关性分析(表3)发现,>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MWD和GM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0~100 cm土层中,竹林与荒草地>0.25 mm团聚体含量最高,且MWD在各个土层内都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在0~20、20~40和40~60 cm土层内,竹林和荒草地土壤团聚体GMD也最高,这与姜敏等[19]和刘梦云等[20]的研究结果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