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滇东北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年历》

《表2 滇东北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年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滇东北菜区小菜蛾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综合上所述,滇东北菜区小菜蛾种群发生与省外、省内其它区域的差异,是由气候因子、品种布局和春夏种植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海南主要发生为害期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周传波等,2010)。广东小菜蛾的诱虫量在2月份出现1个小高峰,9-11月份是一年中的第2个高峰,发生数量居全年最高(林小军等,2013)。浙江临海小菜蛾种群季节性消长呈M形曲线变化,春峰期在3-6月,峰值较大且峰期较长;秋峰期在10-11月,峰值相对较小且峰期较短(潘伟等,2013)。就云南省内而言,我省滇中菜区全年呈现1个明显的虫峰期(赵雪晴等,2016)。而滇东北菜区成虫诱集量和幼虫平均单株虫量进低于其它菜区,除受冬季低温影响外,当地传统的间(套)轮作种植模式和品种布局对小菜蛾种群的抑制也起重要作用,由此而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种群消长动态。当前,虽然对小菜蛾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余静等,2017;赵爱萍等,2017;展恩玱等,2017;高延富等,2018),抗性生化机制研究也在深入(陈琼等,2017;孙杨等,2018),但明确小菜蛾种群区域性发生特点仍然是小菜蛾抗性治理和制订可持续防控技术的重要前题,本研究为今后构建区域防控预案提供了数据支撑。由此,滇东北菜区小菜蛾防控应以3月前的成虫诱杀为重点。其次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合理组合当前生物多样性间(套)、轮作方式等农业措施。错峰移栽,幵协调应用寄生性天敌。必要时选择生物农药或不同作用机理药剂轮换使用的方式控制危害高峰期幼虫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