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S高校“青马工程”学员参加培训班的时长情况》

《表4 S高校“青马工程”学员参加培训班的时长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青马工程”的有效性与持续性实证研究——以山区S高校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青马工程”的实施要做到阶段性和长期性相结合[2]。S高校各院系培养学制时间普遍不长,培训时间最长为一年,有的只有寥寥几周就完成了培训,绝大多数的培训时间不超过半年(见表4),因而仅仅依靠在校期间的几天、几个月或几年的培养,是不能造就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由此可见,S高校各系部“青马工程”尚处于探索之中,长效培养机制还未完全建立。通常停留在于某一群体、某一时间、某一环节的培训上,采用短期的集中学习的方式,虽然能够取得短暂性和阶段性的即时成效,但是学员结业后,后期的跟踪考察和再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各项培养工作之间的有机联系尚不紧密。如校级、院系层面“青马工程”缺乏对大学生骨干学员未来去向、思想动向的管理;新老学员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等。总体看,这种模式忽略了培训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无法保证预期的效果,而且对于学员的理论素养、综合能力和政治觉悟的提升也会大打折扣。从长远来说,这种重效率轻质量,重即时应用轻系统性的培训模式,难于保障“青马工程”在S高校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