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Ⅰ不同成因莓状黄铁矿的特征差异(杨雪英,2013)》

《表Ⅰ不同成因莓状黄铁矿的特征差异(杨雪英,2013)》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豫西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Thalassinoides bacae中莓状黄铁矿的成因及其生态学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Thalassinoides bacae中的莓状黄铁矿只发育在潜穴亮晶方解石充填物和衬壁交界处附近,且多嵌入在亮晶方解石中,而衬壁内部、填充物内部及晕圈、围岩中均不发育任何形态的黄铁矿,说明或许仅衬壁内侧具备莓状黄铁矿的形成条件。造迹生物在潜穴中生活使得潜穴衬壁内侧发育有机质层,这些有机质层会吸引硫酸盐还原菌在其上殖居,再加之衬壁中发育有生物所富集的Fe元素,进而形成莓状黄铁矿。T.bacae中莓状黄铁矿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插图8):(1)物质准备阶段:造迹生物在潜穴中分泌的粘液和排泄物(粪球粒)以及菌藻类,为硫酸盐还原菌提供了碳源和氮源;(2)生物准备阶段:硫酸盐还原菌的新陈代谢和繁殖;(3)莓状黄铁矿形成的初始阶段:H2S与沉积微环境中的活性Fe反应生成FeS;(4)莓状黄铁矿形成的最终阶段:FeS在溶解氧的参与下转化成莓球体的Fe3S4,最终形成莓状黄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