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晴隆锑矿床沉积-成岩黄铁矿(Py-Ⅰ) EPMA分析结果(%)》

《表2 晴隆锑矿床沉积-成岩黄铁矿(Py-Ⅰ) EPMA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黔西南晴隆锑矿床伴生金的赋存状态及其地质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粗粒状黄铁矿;2–立方体黄铁矿;3–球状(似草莓状)黄铁矿。“-”表示未计算;“bdl”表示低于检测限

EPMA分析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成岩阶段的黄铁矿(Py-Ⅰ) As含量均较低(平均值小于0.1%),Au含量大多数低于检测限(0.02%),只有部分测点显示弱的Au显示(表2)。Co含量介于0.04%~0.13%之间,Co/Ni比值介于1.30~4.79之间,指示大厂层成岩阶段的黄铁矿并非由正常的沉积作用形成,而是与基性火山岩的喷发有关(高Co低Ni)特征[31]。此外,严育通等[32]对中国不同成因金矿床黄铁矿标型成分特征进行统计研究,提出δFe值和δS值来表征黄铁矿中元素Fe或者元素S偏移理论值的程度(Fe质量分数的理论值为46.55%,S为53.45%),从晴隆锑矿床不同类型黄铁矿δS-δFe图解(图6)可以看出,成岩阶段黄铁矿(Py-Ⅰ)以弱的亏损Fe为特征,而S呈相对富集状态;载金环带状黄铁矿环带(Py-Ⅱb)明显亏损S和Fe,与典型的卡林型金矿中的载金黄铁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