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同伴关系的多因变量方差分析结果》

《表2 同伴关系的多因变量方差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本科生宿舍同伴关系的测量及其异质性研究——基于对某高校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调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除了最后一行数据外,其他数据均为F统计量值;*,**,***分别表示在0.1,0.05,0.01水平上显著

为了进一步考察不同特征本科生群体的同伴关系整体性差异,我们采用多因变量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将性别、城乡、独生子女、党员、年级5个变量作为主效应,并将性别与城乡、独生子女、党员、年级以及党员与城乡、独生子女、年级7个交互项纳入分析模型(见表2)。冲突与解决维度模型拟合度较差,且只有男生和女生之间在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维度模型拟合情况较好。在受欢迎程度维度上,男生和女生自我感知的受欢迎程度得分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与t检验结果基本一致。党员与年级的交互项在0.1水平上显著。在党员群体中,大四学生受欢迎程度得分(2.70)在0.1水平上显著高于大三学生(2.20),其他年级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非党员群体中,大二、大三、大四本科生受欢迎程度得分分别为2.39、2.36、2.40,但各年级不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可能在于,与非党员群体相比,党员群体一般学业成绩较好,更有可能保研,因此在大三阶段,自身面临的保研竞争压力可能较大,较容易与宿舍同伴尤其是保研情况相似的宿舍同伴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冲突,由此可能导致党员群体中大三学生自我认知的同伴接纳水平低于大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