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破碎粒率5%的玉米接入米扁虫成虫不同存放时间的AFB1含量》

《表3 破碎粒率5%的玉米接入米扁虫成虫不同存放时间的AFB1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米扁虫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影响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μg/kg

不同密度米扁虫成虫存在于破碎粒率5%的玉米中,不同存放时间后的AFB1含量见表3。未感染试虫的玉米样品经35 d后AFB1含量保持在38.3μg/kg左右。成虫密度分别为15、45和135头/kg的玉米样品中AFB1含量相应在第28、21和14 d开始显著降低,成虫存在于玉米中的取食活动也导致AFB1含量显著降低。经35 d后成虫密度为15、45和135头/kg玉米中AFB1含量降低比率分别达24.2%、36.6%和51.8%,成虫密度增加玉米中AFB1含量降低比率增大,玉米中AFB1含量的降低同样因成虫密度和感染时间而呈现明显的正密度效应和时间积累效应。与表1结果对比,破碎粒率相同的玉米样品在成虫存在状态下,其中AFB1含量在同样时间内降低幅度明显较幼虫存在时大。其原因与成虫和幼虫在玉米中存在期间的活动和发育不同有关,米扁虫幼虫接入后很快进入了不食不动的前蛹期和蛹期,该历期约经历5 d,即幼虫接入后并非一直处于取食状态;而接入的米扁虫成虫处于产卵期(该成虫羽化3~4 d后即可开始产卵,且持续近整个寿命期),接入后一直取食、产卵后新孵化幼虫加入取食等,总体上造成成虫存在期玉米样品中AFB1含量降低较快、降低幅度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