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外泌体的主要分离方法比较》

《表2 外泌体的主要分离方法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外泌体mi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肺纤维化疾病中的调控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主动释放分泌的纳米级膜囊泡,根据其生物合成、颗粒大小和生物物理性质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外泌体(exosomes)、微泡(microvesicles,MVs)和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Abs)[5]三大主要亚群以及直径更小的纳米级外泌颗粒亚群(exomeres)[6](表1).目前可以通过超速离心、超滤法、共沉淀、亲和层析、流式细胞分选、密度梯度离心、微流控和免疫吸附等多种手段富集并大致分离不同的细胞外囊泡亚群,EVs的分离和富集程度被认为是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所必需的前期分析要求[7].其中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是最重要的外泌体囊泡初始分离方法,根据分离机制的原理,上述方法可分为3大类:密度、亲和力和颗粒大小[8].外泌体的主要分离方法的优缺点总结见表2,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能完全纯化到特定的亚群,分离到的通常是富集了某一个亚群同时带有其他细胞外囊泡亚群.通过现代生物电镜技术可以对细胞外囊泡家族进行物理形态结构的观察和分析,主要包括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冷冻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方法.此外,利用纳米颗粒示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可调电阻脉冲传感技术(tunable resistive pulse sensing,TRPS)和单一EV分析技术(single EV analysis,SEA)等物理方法也可以检测外泌体的浓度和颗粒粒径分布[7].这些新型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外泌体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疾病相关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