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图5 (e) 中各颗粒能谱数据 (质量分数/%)》

《表4 图5 (e) 中各颗粒能谱数据 (质量分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埋碳烧结法制备碳/铝酸钙复合粉体及其微观表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SEM图形象地描述了不同温度下(1 200℃、1 300℃、1 400℃)以柠檬酸钙和氧化铝为原料制得的试样的微观形貌。从图5(a)可以看出,1 200℃烧结后试样主要呈颗粒状,组织结构较为致密,产生气孔较少;进一步提高烧结温度,如图5(b)所示,聚集的颗粒逐渐分开,颗粒各相相互包裹,相界不明显,有熔融后的冷凝态痕迹。结合XRD结果可知,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温度达到C12A7的熔点,C12A7开始熔融;当烧结温度为1 400℃时,试样以颗粒状和球状分布,棱角钝化程度增大,观察图5(d)可以看到大颗粒状物相表面不均匀分布一些白色亮球状小颗粒,EDS能谱显示试样中含有元素C、Al、O、Ca,Ca、Al的原子比接近1∶2,结合XRD谱可以确定“+”物相为CA,小颗粒中存在碳元素,但自由碳的结构形貌有待进一步探索。与1 200℃烧结后的试样进行对比,发现1 400℃烧结后试样颗粒的气孔更多,原因可能是随着温度升高,大量气体外逸,颗粒上生成新的孔道。图6、图7为1400-Cit试样的EDS及面扫描照片,图中紫、蓝、绿和红色图分别代表元素Ca、Al、O和C的分布。观察图7发现,中至上方区域元素O、Al和Ca的分布图均呈现深亮色,三种元素含量均很高,说明此区域为铝酸钙的分布区,在铝酸钙分布区几乎都有C元素的存在,尤其是小颗粒之间的区域C元素分布更为集中,如图6所示。表4为图5(e)中各点EDS能谱分析,结合XRD谱可知颗粒物相为CA、CA2,原位产生的自由碳较为均匀地弥散分布于CA、CA2颗粒中间,被铝酸钙相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