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不同样品的自腐蚀电压和腐蚀电流》

《表5 不同样品的自腐蚀电压和腐蚀电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晶界扩散烧结永磁体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进一步分析扩散处理前后样品的耐腐蚀能力的变化,对6款样品进行了纯水环境下的电极化曲线测试。图4是各种样品的扩散前后的电极化曲线,黑色曲线是扩散前样品的极化曲线,浅色是扩散后样品的计划曲线。横坐标对应腐蚀电流,纵坐标对应腐蚀电位,测试样品在腐蚀电流变化时的自腐蚀电位变化情况。为了简化对比流程,将图4的曲线计算出相同对比条件的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值,列于表5中。电腐蚀极化曲线的上半侧为阳极极化曲线,下半侧为阴极极化曲线,取两个极化曲线的平稳阶段做该曲线的切线,两条切线的交点对应的纵坐标为自腐蚀电位值,横坐标为腐蚀电流的计算点。根据极化曲线的测试方法可知,自腐蚀电位代表腐蚀的发生难易程度,表征热力学腐蚀倾向,自腐蚀电位越低则越容易开始腐蚀,腐蚀电流代表腐蚀发生时的反应速率,表征动力腐蚀速率,腐蚀电流数值越大则腐蚀发生的越厉害。烧结钕铁硼永磁体其自腐蚀电位较低,很容易就开始腐蚀,但不同工艺的腐蚀速率差异较大,故而更多需要关注其腐蚀电流,分析其腐蚀速率。从表5中可以看出,1号样品扩散前后的自腐蚀电位较低,腐蚀电流较高,其耐腐蚀力和抗腐蚀速率均较差,这与前面的失重试验数据相吻合,其主要原因分析是高稀土产品稀土总量高,晶界的富Nd相较多,从而更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扩散后的1号样品自腐蚀电位有轻微提高,但是腐蚀电流变大,在长时间腐蚀试验中表面发生严重腐蚀。而2号样品和3号样品扩散前后自腐蚀电位比1号样品的高,腐蚀电流比1号样品的要低,尤其腐蚀电流低了数量级。数据显示扩散前3号样品自电腐蚀电位最高,腐蚀电流最低,说明基体材料上添加(Al+Cu)可以提高永磁体的耐腐蚀性和降低腐蚀速率。2号样品和3号样品晶界扩散后样品的自腐蚀电位都有轻微的降低,腐蚀电流都比扩散前样品的腐蚀电流高,说明扩散后样品更容易发生腐蚀,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扩散过程中Dy元素在晶界的分布,使得晶界的稀土量增加,从而发生腐蚀概率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对比可以看出,3号样品扩散后的自腐蚀电位高于2号样品的自腐蚀电位,腐蚀电流低于2号样品扩散前的数据。这说明通过调整一定(Al+Cu)的含量,即使扩散会影响永磁体的腐蚀速率,但是还可以让扩散样品保持良好的耐腐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