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模型法、NPP法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介绍》

《表2 模型法、NPP法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介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土空间规划中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备选区的识别》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5版与2017版《指南》中提供了两种计算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的方法,一种是模型法,另一种是NPP法。表2列出了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与分级标准。需要指出的是,在计算公式方面,两版《指南》中NPP法采用的公式是一致的,但模型法略有差异。2015版《指南》中的模型法将年平均降水量与蒸散量之差视为水源涵养量,2017版《指南》中的模型法认为水源涵养量为土壤层的涵养量,所以在2015版模型法的基础上除去了径流量。因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次选用2015版模型法进行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在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方面,两版差别较大。2015版采用自然分界法四级分类,生态保护红线备选区为评价结果的最高级,即极重要区域;2017版采用评价单元累计水源涵养价值占比的50%和80%,按三级分类,占比50%以上的区域评价等级为极重要,即红线备选区。为了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借鉴2017版的分级方法,按照《试点方案》中“双评价”五级分类的要求,分别选取重要性功能面积累计百分率为33%、50%、66%和80%对应的评价结果值,将重要性等级划分为五级,因所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需施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故选取最高级极重要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备选区域。此外,根据模型法和NPP法各自的优势与缺陷,《指南》建议综合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划分水源涵养功能的极重要区域作为红线备选区,本文采用最大值法综合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