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敏感性指数法的评价指标分级及敏感性》

《表2 敏感性指数法的评价指标分级及敏感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式中,P(A)为给定像素的地质灾害发生概率;n为评价指标个数;i为第i个评价指标;P(A/Bi)为第i个评价指标相应属性中地质灾害发生概率;P(Bi)为第i个评价指标相应属性出现概率。对数据进行分级和计算(表2),获取每个评价指标的每个分级的敏感性,对全部评价指标进行求和计算得到总敏感性,将计算的总敏感性做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易发性指数,最后按照分级标准做地质灾害易发性的五级划分。从敏感性的计算结果来看,断层缓冲区距离1 000~8 000 m区域的敏感性较高,工程岩组中的变质岩类(富水弱)、侵入岩类(富水弱)、喷出岩类(富水弱)、碎屑岩类(富水弱)等区域的敏感性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 g区域的敏感性较高,高程>119 m区间的敏感性较高,起伏度为34~175 m的区域敏感性较高,坡度<15°区域的敏感性较高,坡位指标中的中坡敏感性较高,降水>500 mm区域的敏感性较高,河流和道路缓冲区距离<500 m和>2 000 m区域的敏感性均较高,LUCC中耕地与林地区域的敏感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