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炉及其灰渣综合利用》
作者 | 水利电力部热工研究所等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36 |
出版时间 | 197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5143·341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9927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第一篇 基本原理11
第一章 旋风室气流动力场特性11
1-1 强旋转射流的场特性11
1-1-1 速度场分布特性11
1-1-2 流场模型试验结果偏差程度14
1-1-3 静压场特性16
1-2 旋风室结构特性对流场的影响17
1-2-1 结构特性参数17
1-2-2 筒体入口条件对流场的影响18
1-2-3 筒体出口条件对流场的影响20
1-2-4 入口和出口条件对筒体阻力特性的影响22
1-3 旋风室旋转射流的紊流特性22
1-3-1 紊流运动的一般概念和紊流参数23
1-3-2 旋风室内气流的紊流结构和筒体结构特性对它的影响24
1-4 前置室着火段流场特性26
1-4-1 一次风粉射流特性26
1-4-2 燃烧器叶片型式对风粉射流的影响27
1-4-3 着火段回流空间的几何特性29
1-4-4 前置室中心回流特性30
第二章 旋风室燃烧过程31
2-1 燃烧理论的基本概念31
2-1-1 燃烧动力学31
2-1-2 旋风燃烧过程的一般图式34
2-2 旋风室空间燃烧过程34
2-2-1 燃料颗粒的运动受力状况34
2-2-2 空间燃烧过程中颗粒运动的阻力特性、换质特性及其直径减小过程35
2-2-3 空间燃烧过程中颗粒运动性状36
2-2-4 燃料颗粒空间燃烧过程的性状40
2-2-5 工况条件对空间燃烧过程的影响41
2-3 旋风室壁上燃烧过程44
2-3-1 燃料颗粒的着膜过程44
2-3-2 燃料颗粒的壁上燃烧过程46
2-3-3 结构和工况条件对壁上燃烧过程的影响47
2-4 前置室的着火和燃烧过程48
2-4-1 保证两面点火的着火段结构条件48
2-4-2 保证终端达到最高温度的着火段结构条件50
2-4-3 最佳一次风参数的确定51
2-4-4 前置室燃尽段燃烧过程的特点及进风方式的影响54
3-1 二次室流场特性56
3-1-1 二次室横断面和侧纵断面上的流场分布56
第三章 二次室气流动力场特性和热工况56
3-1-2 后墙下折焰角改善流场的作用和推荐尺寸57
3-2 二次室热工况及其与形状因素的关系59
3-2-1 热工况及其表征参数59
3-2-2 二次室形状和热力特性参数的关系60
3-2-3 形状参数的合理取值62
3-3 三次风引入方式64
3-3-1 三次风射流在二次室中的沉没规律64
3-3-2 三次风引入方式的确定原则65
3-4 捕渣管束布置位置对二次室热工况的影响66
第四章 熔渣捕集过程68
4-1 旋风室捕集过程68
4-1-1 与旋风室捕集过程有关的准则68
4-1-2 旋风室分离和捕集过程的模化方法和结果70
4-2 燃尽室捕集过程72
4-3-1 管束捕渣的机理和模化试验73
4-3 捕渣管束的捕集过程73
4-3-2 捕渣管束的合理布置方式74
4-3-3 捕渣管束布置位置对捕渣效果的影响75
4-4 燃料灰分和工况因素对捕集过程的影响75
4-4-1 灰分含量和熔融特性对捕集过程的影响75
4-4-2 工况因素对捕集效果的影响78
第五章 炉内热交换过程79
5-1 旋风炉炉内换热计算原理(ВТИ法)79
5-1-1 旋风室炉内过程79
5-1-2 捕渣管束换热过程92
5-1-3 二次室辐射换热过程93
5-2 双室炉辐射换热过程的整体计算方法(ЦКТИ法)96
5-2-1 单室炉换热过程计算原理96
5-2-2 双室炉换热过程计算方法96
5-2-3 捕渣管束换热过程计算方法97
第六章 炉衬热工况及其热稳定条件98
6-1 炉衬热工况和分析计算方法98
6-1-1 炉衬热工况98
6-1-2 炉衬热工况的分析计算方法99
6-1-3 炉衬热工况计算程序、有关参数确定方法和计算示例106
6-2 炉衬的热稳定条件112
6-2-1 炉衬热稳定性分析112
6-2-2 衬料的热物性和许用条件115
6-2-3 销钉热稳定条件117
6-2-4 关于炉衬作用的商榷意见118
第七章 灰渣流变特性和旋风炉煤种适用范围120
7-1 灰渣的熔融特性120
7-1-1 基本概念120
7-1-2 灰渣熔融特性123
7-1-3 煤灰成分对熔融特性的影响125
7-1-4 助熔添加剂127
7-1-5 灰熔点的估算方法128
7-2 灰渣的粘度特性130
7-2-1 灰渣粘度特性130
7-2-2 灰渣成分对粘度特性的影响132
7-2-3 灰渣粘度特性的估算方法134
7-3 旋风炉煤种适用范围138
7-3-1 煤种适用性的判定方法138
7-3-2 判定煤种适用性的其它问题141
第二篇 设计计算、结构及运行142
第八章 结构设计及特性参数的选择142
8-1 旋风室设计及其特性参数142
8-1-1 断面热强度和容积热强度的选取142
8-1-2 几何尺寸的确定144
8-2-1 立式前置式旋风炉燃烧器和二次风口的设计147
8-2 燃烧器和二次风口的设计147
8-2-2 卧式旋风炉燃烧器和二次风口的设计161
8-3 过渡烟道和捕渣管束的设计164
8-4 二次室的设计和布置165
8-5 关于小容量旋风炉的布置和特性参数选择的商榷166
8-5-1 小容量旋风炉的特殊问题167
8-5-2 关于小容量旋风炉的改型问题172
第九章 炉内热力计算174
9-1 炉内热力计算的几种方法174
9-2 热力计算程序184
9-3 燃料特性的计算184
9-4 空气及燃烧产物的体积和焓187
9-4-1 空气及燃烧产物的体积187
9-4-2 空气及燃烧产物的焓188
9-4-3 空气过剩系数和漏风系数190
9-5 锅炉机组的热平衡192
9-5-1 燃料输入热量193
9-5-2 锅炉机组的热损失194
9-5-3 锅炉机组的输出热量196
9-5-4 燃料消耗量196
9-6 炉内换热计算197
9-6-1 炉内换热推荐计算方法(ВТИ法)197
9-6-2 75吨/时立式前置式旋风炉热力计算示例214
9-6-3 炉内换热整体计算方法(ПКТИ法)220
第十章 本体结构232
10-1 旋风室232
10-2 二次室和捕渣管束237
10-3-1 管组工艺和紧固结构242
10-3 旋风炉的密封242
10-3-2 旋风室的固定方式和膨胀244
10-3-3 炉墙结构246
10-3-4 冷却结构247
10-4 燃烧器、二次风口和三次风喷口249
10-4-1 燃烧器249
10-4-2 二次风口251
10-4-3 三次风喷口256
10-4-4 点火油喷嘴260
10-5 炉衬制作工艺260
10-5-1 销钉261
10-5-2 磷酸铝—碳化硅衬料266
10-5-3 铝矾土衬料270
11-1 排渣部件和除渣设备271
11-1-1 排渣部件271
第十一章 附属设备271
11-1-2 除渣设备273
11-2 吹灰设备275
11-2-1 蒸汽与压缩空气为介质的吹灰装置277
11-2-2 水为介质的吹灰装置280
11-2-3 振动除灰281
11-2-4 钢珠除灰282
11-2-5 受热面的综合吹扫285
11-3 除尘与烟气处理设备286
11-3-1 文丘里型烟气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287
11-3-2 文丘里型烟气净化装置的主要设计参数288
11-3-3 文丘里型烟气净化装置的设计计算步骤291
11-3-4 文丘里管的供水喷嘴294
11-3-5 文丘里管和旋风分离器的内衬材料297
11-4-1 直吹式制备系统300
11-4 燃料制备系统300
11-4-2 储仓式制备系统303
11-4-3 开式制粉系统303
11-5 通风设备305
11-5-1 通风设备结构305
11-5-2 锅炉烟道的阻力计算305
11-5-3 锅炉风道的阻力计算314
11-5-4 离心通风设备的选择316
第十二章 旋风炉的运行321
12-1 运行特性321
12-1-1 负荷特性321
12-1-2 煤种适应性324
12-1-3 空气过剩系数327
12-1-4 风率(供风系数)、风速和布风方式328
12-1-5 煤粉细度335
12-1-6 卧式旋风炉燃烧煤屑的运行特性336
12-2 运行操作338
12-2-1 点火和启动339
12-2-2 运行控制和调节340
12-2-3 停炉342
12-3 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343
12-3-1 燃烧器烧损343
12-3-2 二次风口结渣345
12-3-3 排渣口结渣堵塞和渣井堆渣346
12-3-4 二次室堆结渣348
12-3-5 对流受热面积灰-结渣349
第十三章 析铁与高温腐蚀363
13-1 炉内析铁问题363
13-1-1 析铁的来源及其危害363
13-1-2 炉内过程中铁的形态变化(析铁过程)364
13-1-3 防止析铁的技术对策367
13-2 炉内高温烟侧腐蚀问题368
13-2-1 管壁附着层结构和腐蚀反应相态的类型368
13-2-2 高温硫腐蚀过程370
13-2-3 高温氯化氢腐蚀373
13-2-4 附烧磷肥后发生的水冷壁烟侧高温腐蚀374
13-2-5 防止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技术措施377
第三篇 综合利用381
第十四章 附烧熔融磷肥381
14-1 原理和流程381
14-1-1 基本概念381
14-1-2 熔融磷肥的生产原理383
14-1-3 旋风炉附烧磷肥的工艺流程384
14-2 磷肥成分对质量的影响385
14-3-1 料粉配比、成肥组分及发热量388
14-3 旋风炉附烧熔融磷肥的预计算方法388
14-3-2 料粉配比的预计算方法392
14-3-3 成肥消耗热量的计算方法393
14-3-4 原煤、原矿和成肥产率的计算398
14-3-5 旋风炉附烧熔融磷肥的预计算示例399
14-4 旋风炉附烧磷肥带来的特殊问题和技术对策407
14-4-1 附烧磷肥中运行特性改变带来的问题407
14-4-2 环境污染状况和烟气处理装置407
14-4-3 高温腐蚀、管道磨损和炉衬侵蚀问题412
第十五章 旋风炉附烧水泥412
15-1 利用液态渣制作水泥的原理413
15-1-1 煤粒化渣的活性413
15-1-2 激发剂及其作用415
15-1-3 粒化渣水泥的硬化原理415
15-1-4 煤粒化渣的成分对水泥质量的影响417
15-2 煤粒化渣水泥418
15-2-1 炉外煤粒化渣水泥418
15-2-2 增钙煤粒化渣水泥419
15-2-3 各种煤粒化渣水泥生产途径的简略比较420
15-3 旋风炉附烧水泥的配料和热平衡计算原则421
第十六章 分析和试验方法修正422
16-1 混合料工业分析和可磨性系数422
16-1-1 混合料工业分析422
16-1-2 混合料的可磨性系数425
16-2 燃烧供风系数监测和灰渣平衡426
16-2-1 燃烧供风系数的监测和计算426
16-2-2 灰渣平衡和捕渣率计算原则428
16-3 附烧磷肥模拟(小型)试验方法430
参考文献433
1979《旋风炉及其灰渣综合利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水利电力部热工研究所等编 1979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粉煤灰综合利用文献索引
- 1983 冶金部22冶建筑研究所
-
- 电渣炼钢 有衬电渣炉及其熔炼
- 1978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IBM-PCPASCAL及其综合应用
- 1991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 平炉钢渣综合利用
- 1979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 工业废渣综合利用
- 197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风能及其利用
- 1984 能源出版社
-
- 脱硫灰渣的利用前景
- 1993 电力部南京电力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
- 生物质能及综合利用
- 1991 贵州省能源编辑部
-
- 柑桔加工及综合利用
- 1985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 草木灰及其施用
- 1955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高炉矿渣的综合利用
- 1959 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药渣和包谷的综合利用
- 1958 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
-
- 养牛及综合利用
- 1986 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