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 供基础、预防、临床、口腔医学类专业用》求取 ⇩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化学研究的对象1

第二节化学研究的方法1

第三节化学与医学的关系2

第四节怎样学好基础化学3

第五节预备知识4

一、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4

二、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6

三、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6

四、分配定律8

五、元素的氧化数9

习题11

第二章稀溶液通性12

第一节水的蒸气压和水的相图12

一、水的蒸气压12

二、水的相图13

第二节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14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和Raoult定律14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16

三、溶液的凝固点下降17

四、溶液的渗透压19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19

(二)溶液的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及van′tHoff定律20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22

习题27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28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28

一、电解质溶液的依数28

二、强电解质溶液理论29

(一)离子互吸理论29

(二)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30

第二节酸碱质子理论32

一、酸碱的定义33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33

三、酸碱的强度35

一、水的质子自递作用和水溶液的pH值37

第三节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37

二、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39

(一)弱酸、弱碱的质子转移平衡及平衡常数39

(二)质子转移平衡的移动41

第四节酸碱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43

一、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43

二、多元酸碱溶液46

三、两性物质溶液48

(一)两性负离子溶液48

(二)由正离子酸和负离子碱组成的两性物质(即弱酸弱碱盐)溶液49

(三)氨基酸型两性物质溶液50

第五节酸碱的电子理论50

一、溶度积52

第六节微溶电解质的沉淀平衡52

二、影响微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53

(一)同离子效应54

(二)盐效应54

三、沉淀的生成和溶解55

(一)沉淀的生成55

(二)沉淀的溶解56

习题58

第四章缓冲溶液60

第一节缓冲溶液的作用和组成60

一、缓冲溶液及其作用60

一、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式61

第二节缓冲溶液的pH值61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61

二、缓冲溶液pH值计算式的校正64

三、稀释和温度对缓冲溶液pH值的影响66

第三节缓冲容量67

一、缓冲容量的概念67

二、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69

(一)缓冲溶液总浓度对缓冲容量的影响69

(二)缓冲比对缓冲容量的影响69

第四节缓冲溶液的配制71

一、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71

二、常用缓冲溶液72

(一)标准缓冲溶液72

(二)实用缓冲溶液73

第五节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75

习题76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78

第一节概述78

第二节酸碱指示剂79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79

二、混合指示剂80

第三节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81

一、强酸与强碱间的滴定81

(一)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计算81

(四)滴定突跃范围与酸碱浓度的关系83

(三)指示剂的选择83

(二)滴定曲线83

二、一元弱酸的滴定84

(一)溶液pH值的计算84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85

三、一元弱碱的滴定86

四、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87

五、多元碱的滴定88

第四节酸碱标准溶液89

一、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90

二、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91

第五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91

一、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91

三、含氮量测定92

二、小苏打片中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92

第六节分析结果的误差和有效数字93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93

(一)系统误差93

(二)偶然误差94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94

(一)误差与准确度94

(二)偏差与精密度95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95

(一)对照试验95

(二)空白试验95

(三)校准仪器95

(一)有效数字的意义和位数96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96

(四)增加平行测定次数96

四、有效数字和计算规则96

(五)减小测量误差96

习题97

第六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方向和限度99

第一节热力学的几个常用术语99

一、体系、环境和过程99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100

三、热和功100

第二节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02

一、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102

(一)焓、焓变和恒压反应热104

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焓变104

(二)恒容反应热105

三、Hess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107

(一)由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107

(二)由生成热计算反应热109

(三)由燃烧热计算反应热110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和推动力111

一、自发过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111

二、熵与自由能112

(一)自发的化学反应的推动力112

(二)熵与混乱度113

(三)自由能和最大有用功116

(四)用自由能判断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和方向117

三、自由能的计算119

(一)标准状态下自由能的计算119

(二)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非标准状态下自由能的计算121

(三)生物化学标准状态的自由能变122

第四节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平衡常数123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法及意义123

二、自由能和化学平衡124

(一)自由能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124

(二)从自由能计算化学平衡常数124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126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26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27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28

习题129

(四)LeChatelier原理129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度132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132

一、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法132

二、反应机理的概念134

第二节化学反应速度理论简介135

一、有效碰撞理论和活化能135

(一)有效碰撞和弹性碰撞135

(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135

(一)活化络合物137

(二)活化能与反应热137

二、过渡状态理论简介137

(三)活化自由能与活化熵138

第三节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138

一、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139

二、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140

(一)简单反应与反应分子数140

(二)复杂反应举例140

三、反应级数141

(一)一级反应142

(二)二级反应143

(三)零级反应143

第四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144

一、化学反应的温度系数144

二、Arrhenius方程式145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意义146

第五节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146

二、催化作用理论147

(一)均相催化理论——中间产物学说147

(二)多相催化理论——活化中心学说150

三、生物催化剂——酶151

习题152

第八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54

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概念154

一、电子的波粒二象性155

第二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和电子云157

一、波函数和原子轨道157

二、Schrōdinger方程——电子的波动方程157

二、原子轨道和量子数158

三、原子轨道的图形表示160

四、几率密度和电子云163

五、几率分布的表示方法——径向分布函数图165

第三节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周期表167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67

(一)多电子原子的能级167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69

二、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周期表174

(一)周期与能级组174

(二)族与原子的电子构型174

(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区175

一、有效核电荷176

第四节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和原子结构的关系176

(四)过渡元素的概念176

二、原子半径177

(一)共价半径177

(二)vanderWaals半径178

(三)金属半径178

三、元素的电离能179

四、元素的电子亲合能181

五、元素的电负性181

第五节人体组成的化学元素181

一、人体的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181

二、一些人体必需元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简介185

三、环境污染中对人体有害的一些元素186

习题187

第九章共价键与分子间力189

第一节价键理论189

一、现代价键理论190

(一)氢分子的形成和共价键的本质190

(二)现代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191

(三)共价键的类型192

(四)配位键192

二、键参数194

(一)键能194

(二)键长195

(三)键角196

(四)键的极性196

三、杂化轨道理论197

(一)杂化轨道理论要点198

(二)杂化轨道理论的应用200

四、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02

第二节分子轨道理论205

一、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205

二、简单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209

(一)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209

(二)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211

三、离域π键212

第三节分子间的作用力214

一、分子的极性214

二、vanderWaals力215

(三)色散力216

(一)取向力216

(二)诱导力216

三、离子的极化218

四、氢键219

习题222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224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24

一、配合物的定义224

二、配合物的组成225

三、配合物的命名226

第二节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227

(二)内轨型配合物与外轨型配合物228

一、价键理论228

(一)配位质点的空间构型228

二、晶体场理论230

(一)中心原子d轨道能级的分裂231

(二)影响分裂能的因素233

(三)晶体场稳定化能233

(四)晶体场理论的应用实例235

第三节配位平衡239

一、配位平衡常数239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241

(一)溶液酸度的影响241

(二)沉淀平衡的影响241

(三)与氧化还原平衡的关系242

(四)其它配位平衡的影响243

第四节螯合物244

一、螯合效应244

二、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245

(一)螯环的大小245

(二)螯环的数目245

三、生物体中的几种螯合物246

(一)维生素B12247

(二)碳酸酐酶247

四、螯合滴定248

(一)滴定时溶液酸度的控制248

(二)其它配位剂的影响250

(三)滴定终点的判断251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252

(五)应用示例252

习题253

第十一章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255

第一节原电池255

第二节电极电位的产生及其测定256

第三节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和Nernst方程式258

第四节标准电极电位与生物化学标准电极电位261

一、标准电极电位261

二、生物化学标准电极电位263

第五节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的应用264

一、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264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计算平衡常数267

三、计算溶度积或离解常数268

四、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Gφ或△G269

五、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271

(一)pH指示电极271

(二)pH计272

六、离子选择电极273

七、电位滴定法273

第六节氧化还原滴定法274

一、高锰酸钾法274

(一)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274

(二)高锰酸钾溶液的标定274

(三)高锰酸钾法的应用275

(一)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76

二、碘量法276

(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77

(三)应用实例277

习题278

第十二章表面现象和胶体溶液280

第一节比表面和表面自由能280

一、分散度和比表面280

二、表面能和比表面自由能281

第二节吸附现象283

一、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283

(一)吸附等温线283

(三)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284

(二)单分子层吸附理论284

二、溶液内固-液界面上的吸附285

(一)吸附等温式及吸附等温线285

(二)基于吸附作用的色谱分析286

三、溶液表面的吸附及表面活性物质288

(一)溶液表面上的吸附288

(二)表面活性物质288

(三)胶束的形成289

第三节胶体分散系及溶胶的基本性质290

一、胶体分散系的分类291

二、溶胶的基本性质291

三、溶胶的稳定性292

(二)胶粒带电的原因和胶粒结构293

(一)电泳和电渗293

(三)电位及溶胶的聚沉294

第四节乳状液和气溶胶297

一、乳状液297

二、气溶胶298

第五节大分子化合物溶液概述299

一、大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及其溶液的形成300

(一)大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300

(二)柔性与分子内旋转301

(三)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的形成301

二、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渗透压302

三、大分子电解质溶液(蛋白质溶液)303

四、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稳定性的破坏305

二、凝胶的性质306

(一)溶胀306

第六节凝胶306

一、刚性凝胶和弹性凝胶306

(二)结合水307

(三)脱液收缩(离浆)307

第七节膜平衡307

习题308

第十三章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310

第一节电磁波谱310

第二节基本原理311

一、Lambert-Beer定律311

二、吸收光谱314

一、分光光度计316

第三节可见分光光度法316

二、测定方法318

(一)标准曲线法318

(二)标准对照法319

三、分光光度法的误差319

(一)溶液偏离Beer定律引起的误差319

(二)仪器测量误差320

(三)主观误差320

第四节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320

一、选择合适的显色剂320

二、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321

(一)波长的选择321

(三)溶液的酸度322

(二)显色剂用量322

(四)显色时间323

(五)干扰离子的掩蔽323

第五节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323

一、人体血浆中无机磷的含量测定323

二、配合物组成的测定324

(一)摩尔比法324

(二)连续变化法325

第六节紫外分光光度法325

一、751型分光光度计325

二、测定方法326

(一)定性鉴别326

(二)定量测定327

习题328

表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330

表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330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330

表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331

表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331

表5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332

附录二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换算332

表1常用物理常数332

表2常用单位换算332

附录三一些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333

表1一些物质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自由能和标准熵的数据333

表2一些有机化合物的标准燃烧热333

表1常用酸溶液的比重和质量百分比(20℃)334

附录四溶液的比重和质量百分比334

表2常用碱溶液的比重和质量百分比(20℃)335

表3酒精溶液的比重和质量百分比(20℃)335

附录五平衡常数336

表1水的离子积常数336

表2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常数336

表3微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337

表4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338

附录六标准电极电位表(25℃)340

附录七原子核外电子分层、分组排布表342

附录八国际原子量表(1983年)344

附录九四位对数表346

1978《基础化学 供基础、预防、临床、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丁绪亮 197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