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临床学基础》求取 ⇩

绪论1

一、西医临床学基础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二、西医临床学基础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

三、西医临床学基础在临床的应用与研究方法1

第一篇 疾病概论3

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3

第二节 疾病的原因3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5

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交替规律5

一、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5

第三节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5

一、完全恢复健康——痊愈6

二、不完全恢复健康6

三、死亡6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7

第一章 免疫概述7

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与功能7

第二节 免疫的分类7

一、抗原的概念8

二、抗原的特性8

第三节 抗原8

三、抗原的分类9

四、医学上的重要抗原10

第四节 免疫系统10

一、免疫组织10

二、免疫细胞12

三、免疫分子16

第二章 免疫应答21

三、特异性正应答22

第二节 特异免疫应答过程22

四、特异性负应答22

二、非特异性负应答22

一、非特异性正应答22

第一节 免疫应答类型22

第三节 特异免疫应答类型23

一、体液免疫应答23

二、细胞免疫应答23

第四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24

一、免疫系统内调节24

二、免疫系统外调节25

第五节 免疫应答异常25

一、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25

二、免疫缺陷与免疫缺陷病27

三、超敏反应28

第三章 超敏反应28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28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30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31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32

第五节 各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34

第四章 免疫学应用35

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35

一、免疫预防36

二、免疫治疗37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38

一、体液免疫检测38

二、细胞免疫检测40

三、皮肤试验40

第三节 中医药与免疫40

一、中医理论与免疫40

二、中医临床与免疫41

三、中医方药与免疫42

一、病原微生物43

第二节 病原生物的类型43

二、人体寄生虫概念43

第一节 病原生物概念43

第一章 病原生物学概述43

第三篇 病原生物学基础43

一、病原微生物概念43

二、人体寄生虫44

第三节 病原生物的共同特性44

一、适应性44

二、致病性44

四、传播性45

五、变异性45

三、抗原性45

第四节 病原生物的防治原则46

第二章 人体寄生虫特性46

第一节 医学蠕虫46

一、线虫46

二、吸虫56

三、绦虫63

第二节 医学原虫67

一、医学原虫概念67

二、主要虫种68

〔附1〕常用病原检查方法73

〔附2〕人体寄生虫简表74

第三章 病原微生物76

第一节 细菌概述76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其检查法76

二、细菌的生理82

三、细菌的致病性85

四、细菌的变异86

〔附〕噬菌体87

第二节 病原性细菌87

一、病原性球菌87

二、肠道杆菌92

三、绿脓杆菌96

四、弧菌97

五、弯曲菌97

六、厌氧性细菌98

七、分枝杆菌101

八、其他病原菌102

第三节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03

一、支原体103

二、衣原体104

三、立克次体105

四、螺旋体105

第四节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107

五、放线菌107

一、浅部真菌109

二、深部真菌109

三、真菌毒素中毒111

第五节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111

一、概述111

二、呼吸道病毒116

三、肠道病毒118

四、肝炎病毒119

五、虫媒病毒123

七、疱疹病毒124

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124

八、狂犬病毒125

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5

十、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26

十一、亚病毒126

第四章 微生物的分布与消毒灭菌127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127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127

二、微生物在正常人体的分布127

三、学习微生物分布的目的与意义128

二、消毒灭菌方法129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129

一、概念129

三、中草药的抗菌作用132

第四篇 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135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35

第一节 萎缩135

第二节 变性136

第三节 坏死139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41

第一节 充血141

一、动脉性充血141

二、静脉性充血142

第二节 血栓形成143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143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其形态144

三、血栓的结局145

四、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145

第三节 栓塞146

第四节 梗死147

一、梗死的原因147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147

第五节 水肿148

三、梗死的影响和结局148

一、水肿的发生机理149

二、水肿类型151

第三章 炎症与修复154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154

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155

一、变质155

二、渗出156

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161

一、局部表现161

三、增生161

二、全身反应162

第四节 炎症的分类162

一、变质性炎162

二、渗出性炎163

三、增生性炎165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166

第六节 炎症的意义167

第七节 修复167

一、修复与再生的概念167

四、骨折愈合168

二、各类组织的再生能力168

三、肉芽组织168

五、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169

〔附〕代偿和化生170

第四章 休克170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170

第二节 休克发展过程和发病机理171

第三节 休克时代谢和重要器官的病理变化174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176

第五章 发热176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分类176

第二节 发热的发病机制177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变化179

第四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181

第六章 黄疸181

第一节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181

第二节 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理183

一、肝前性黄疸——非结合型胆红素生成过多183

二、肝性黄疸——肝脏对胆红素处理障碍183

三、肝后性黄疸——肝外胆汁排泄障碍185

第七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缺陷病186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186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举例188

一、发病机理188

二、自身免疫引起组织损伤的机理188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190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91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191

第八章 肿瘤192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192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192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192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194

二、肿瘤的异型性194

四、肿瘤的代谢特点196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97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198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199

第六节 肿瘤的病因发病学200

第七节 肿瘤的预防和诊断202

一、癌前病变和原位癌203

二、肿瘤的病理诊断203

三、肿瘤的防治原则203

一、上皮组织肿瘤204

第八节 常见肿瘤介绍204

二、间叶组织肿瘤206

三、各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简介207

第五篇 药物防治概论213

第一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213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213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214

第二章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215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215

三、药物的分布216

二、药物的吸收216

四、药物的生物转化217

五、药物的排泄217

六、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218

第三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219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219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220

三、给药方法方面的因素221

二、基本病理变化223

第一节 风湿病223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223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防治药物223

第六篇 各系统疾病及防治药物223

三、风湿性心脏病224

〔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简介227

第二节 高血压病227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228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联系228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230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230

二、基本病理变化231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32

四、脑动脉粥样硬化233

第四节 心力衰竭233

一、心力衰竭的类型233

二、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234

三、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心脏代偿功能234

四、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235

五、心力衰竭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临床联系237

六、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238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药物238

一、强心甙238

二、抗高血压药242

三、抗心绞痛药247

四、用于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物250

五、利尿药及脱水药256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及防治药物261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261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261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261

三、结局和并发症262

第二节 肺炎263

一、大叶性肺炎263

二、小叶性肺炎265

三、间质性肺炎266

第三节 结核病267

一、结核病概论267

二、肺结核病269

〔附〕肺外结核简介273

第四节 呼吸衰竭273

一、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理273

二、呼吸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275

一、抗喘药278

第五节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药物278

三、防治原则278

二、祛痰药280

三、镇咳药281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及防治药物282

第一节 慢性胃炎282

第二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283

一、病理变化284

二、临床病理联系284

三、结局和并发症284

四、病因和发病机理285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286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286

二、基本病理变化286

三、临床病理类型287

第四节 肝硬变289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289

二、病理变化289

三、临床病理联系291

二、肝性脑病的分类292

一、概念292

三、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292

第五节 肝性脑病292

四、结局292

四、肝性脑病的诱因295

五、防治原则295

第六节 消化系统疾病防治药物296

一、助消化药296

二、治疗溃疡病药物296

三、解痉药298

四、泻药299

五、止泻药301

六、肝脏疾病治疗辅助药物302

第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303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303

一、概述303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303

三、分类304

第二节 肾盂肾炎310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310

二、分类310

第三节 肾功能不全311

一、急性肾功能不全311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313

三、尿毒症314

第五章 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主要地方病及其防治药物316

第一节 传染病316

一、伤寒316

二、细菌性痢疾318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19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320

五、流行性出血热321

六、性病(梅毒、淋病)321

第二节 寄生虫病323

一、阿米巴痢疾323

二、血吸虫病324

第三节 地方病326

一、克山病326

二、大骨节病327

第四节 传染病、寄生虫病防治药物329

一、磺胺药及其他合成抗菌药329

二、抗生素334

三、抗结核病药344

四、抗寄生虫病药347

〔附〕355

一、常用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355

二、解毒药369

1994《西医临床学基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元勋主编 1994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心脏的基础医学与临床(1997 PDF版)
心脏的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7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紫外线疗法(1975 PDF版)
紫外线疗法
1975
临床医学基础学科( PDF版)
临床医学基础学科
临床医学基础学科( PDF版)
临床医学基础学科
临床基础学(1970 PDF版)
临床基础学
1970
临床基础(1971 PDF版)
临床基础
1971
中医药妇幼保健  8(1999 PDF版)
中医药妇幼保健 8
1999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西医内科学基础  下  内科临床学(1989 PDF版)
西医内科学基础 下 内科临床学
1989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医临床学基础(1976 PDF版)
中医临床学基础
1976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临床免疫学基础(1982 PDF版)
临床免疫学基础
1982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初到临床  基础知识与临床医学200问(1996 PDF版)
初到临床 基础知识与临床医学200问
1996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基础医学与临床问答(1984 PDF版)
基础医学与临床问答
1984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党政企业领导干部  法律必备  上(1985 PDF版)
党政企业领导干部 法律必备 上
1985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医临床基础(1979 PDF版)
中医临床基础
197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肝脏的基础医学与临床(1998 PDF版)
肝脏的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8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