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学》求取 ⇩

第一章旅游文学概述1

第一节旅游文学的涵义1

一、什么是旅游1

目 录1

二、旅游文学的涵义2

第二节旅游文学的产生和发展3

一、旅游文学的产生3

二、旅游文学的发展4

一、旅游文学产生于旅游5

第三节旅游文学与旅游的关系5

二、旅游文学对旅游的作用6

第二章独特的旅游文学样式——楹联8

第一节楹联的产生和作用8

一、什么是楹联8

二、楹联的产生8

三、楹联的作用8

二、楹联体现了对称美9

一、楹联有固定的形式9

第二节楹联的特点9

三、楹联长短不拘10

第三节楹联的分类11

一、“正对”和“反对”11

二、“严对”和“宽对”12

三、嵌字联等13

第四节旅游胜地楹联选读(46副)15

一、诗歌的特点27

第一节诗歌的特点和格律27

第三章旅游山水诗27

二、诗歌的格律32

第二节旅游山水诗的分类38

一、古体山水诗39

二、近体山水诗40

三、新诗体山水诗41

第三节旅游山水诗佳作赏析43

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3

二、崔颠《黄鹤楼》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47

三、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50

第四节旅游山水诗选读(30首)53

第四章旅游风光词71

第一节词的产生、特点和格律71

一、词的产生71

二、词的特点72

三、词的格律75

第二节常用词调举例78

一、小令8则78

二、中调6则81

三、长调5则85

第三节旅游风光词佳作赏析91

一、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91

二、汪莘《沁园春·忆黄山》94

三、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98

第四节旅游风光词佳作选读(21首)99

第五章旅游散文124

第一节我国旅游散文的产生124

一、我国旅游散文的萌芽124

二、游记的开端125

第二节我国旅游散文的发展127

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127

二、发达的宋代旅游散文129

三、独抒性灵的明代山水小品130

四、《徐霞客游记》131

五、空前繁荣的现代旅游散文133

第三节古代旅游散文选读(10篇)134

一、柳宗元《钴母潭西小丘记》134

二、白居易《冷泉亭记》136

三、苏轼《放鹤亭记》139

四、苏舜卿《沧浪亭记》142

五、薛瑄《游龙门记》146

六、袁宏道《虎丘记》150

七、徐宏祖《游雁荡山日记》152

八、张岱《湖心亭看雪》164

九、袁枚《游桂林诸山记》165

十、刘鹗《黄河打冰》168

一、郭沫若《访沈园》171

第四节现代旅游散文选读(16篇)171

二、丰子恺《庐山面目》175

三、沈从文《春游颐和园》180

四、臧克家《镜泊湖》188

五、徐迟《直薄峨眉金顶记》194

六、方纪《桂林山水》202

七、秦牧《天坛幻想录》206

八、黄苗子《华山谈险》211

九、王西彦《访鉴真故居》219

十、宗璞《西湖漫笔》226

十一、叶楠《崂山绛雪》228

十二、何礼苏《壮哉乐山大佛》233

十三、碧野《广州抒情》237

十四、杨可扬《敦煌漫记》241

十五、柯谷实《青城揽胜》243

十六、李佳俊《访修缮后的布达拉宫》248

第六章我国戏曲简介254

第一节我国戏曲发展的源流254

一、我国戏曲的产生254

二、我国戏曲的发展255

三、南戏和明代传奇258

四、清代地方戏的繁荣259

第二节散曲和杂剧260

一、散曲260

二、杂剧263

第三节我国主要剧种简介265

一、昆曲265

二、京剧266

三、越剧和粤剧268

四、评剧和秦腔270

五、黄梅戏和江淮戏271

六、汉剧和豫剧272

第四节我国主要曲艺简介272

一、京韵大鼓和河南坠子273

二、评书和评弹274

三、相声和独角戏275

四、山东快书和上海说唱276

六、二人转277

五、谐剧和粤曲277

七、江西道情和四川清音278

第五节旅游散曲佳作选读(10首)279

第六节戏曲折子和唱段选录285

一、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285

二、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292

三、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299

四、京剧唱段选录309

1.周信芳《追韩信》唱段309

2.马连良《甘露寺》唱段310

3.李和曾《坐宫》唱段311

4.裘盛戎《铡美案》唱段312

五、昆曲曲牌唱腔选314

1.〔步步娇〕《牡丹亭》“游园”中314

杜丽娘唱腔314

2.〔皂罗袍〕《牡丹亭》“游园”中315

杜丽娘春香唱腔315

部分317

一、宗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317

第一节旅游与宗教文化317

第七章旅游与宗教317

二、旅游与宗教文化的关系318

三、旅游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319

第二节佛教文化简介319

一、佛教的产生和在中国的流传319

二、佛教文化的特点323

三、佛教名山名寺简介326

第三节道教文化简介331

一、道教的产生及其流传331

二、道教文化的特点333

三、道教名山名观简介336

第四节伊斯兰教文化简介338

一、伊斯兰教的产生338

二、伊斯兰教在我国的流传339

三、伊斯兰教文化的特点341

四、我国著名清真寺简介343

1989《中国旅游文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乔正康编著 1989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旅游地理(1988 PDF版)
中国旅游地理
1988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中国旅游文化典故( PDF版)
中国旅游文化典故
中国旅游文化传统(1995年9月第1版 PDF版)
中国旅游文化传统
1995年9月第1版 东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旅游 俄文(1998 PDF版)
中国旅游 俄文
1998 五洲传播出版社
中国旅游 西班牙文(1998 PDF版)
中国旅游 西班牙文
1998 五洲传播出版社
中国旅游研究年刊  2005  旅游学刊  2001-2004  英文版( PDF版)
中国旅游研究年刊 2005 旅游学刊 2001-2004 英文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旅游文娱入门(1990 PDF版)
中国旅游文娱入门
1990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中国旅游文学新论(1997 PDF版)
中国旅游文学新论
1997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中国旅游文学论稿(1995 PDF版)
中国旅游文学论稿
1995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中国旅游地质(1997 PDF版)
中国旅游地质
1997 北京:地质出版社
中国旅游经济学(1982 PDF版)
中国旅游经济学
1982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国旅游资源(1996 PDF版)
中国旅游资源
1996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中国旅游地理(1997 PDF版)
中国旅游地理
1997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旅游文化(1998 PDF版)
中国旅游文化
1998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旅游文化学(1999 PDF版)
旅游文化学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